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小黄 1172分享

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一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

1.建立

(1)公元4世纪末,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后来,教分裂成东西两派,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又称罗马教会,最高统治者为教皇,最高统治机构为

罗马教廷。

2.全盛时期

(1)时间:11世纪初~13世纪末。

(2)概况:整个西欧和中欧都归教皇统辖。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控制各国的司法。罗马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首先,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其次,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最后,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宗教改革的原因:

16世纪,西欧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二异端派别和人文主义思潮

1.背景

(1)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日益突出。

(2)教会日益腐朽,与各国国王、贵族以及手工业者、农民的矛盾日益激化起来。

(3)随着西欧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人民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

(4)西班牙、法国等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教会置于君权控制之下。

2.异端派别

(1)在农民、城市平民和新兴市民中不断出现被斥为异端的派别。

(2)14~15世纪,著名的异端运动有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捷克的

胡司运动。反对神职人员聚敛财富、生活腐化、主张简化仪式、抵制教会的捐税。

(3)在历史上起了改革先驱的作用。

3.人文主义思潮

(1)兴起:兴起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主导,以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要求。

(2)内容:主张人唯有靠信上帝之心,通过与上帝交往才能得救;强调信仰发自内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

(3)作用:严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

概念阐释

宗教异端: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

重点精讲

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会采取宗教“异端”的方式?

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只能通过宗教“异端”的方式。

归纳总结

16世纪前后,哪些现象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1)各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专制君主、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贫民等各阶级阶层都反对教会的经济特权。

(3)早期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的人文主义。

(4)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等。

高中历史学习的几点心得

一、“坐标式”与具体事件

这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专题而使用的方法。以坐标原点为一历史事件,以坐标纵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坐标横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态度观点及行为等,以这样的直观方式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来,有助于我们对此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顽固派最高当权者各持何态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二、“提纲式”与总体复习

我在临近考试复习历史时往往采用这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这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教材知识内容重现出来,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录默写出来。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以帮你以快速的时间把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当然在画这种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多地回想具体的细节和思考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在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这样在纸上画一画,忆一忆,既休息了大脑,有复习了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与人物评价

学习历史,免不了涉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高中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把握以下基本的三点即可:“点”即出发点,立场,是历史人物言论行为的初衷;“线”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这条“总线”;“面”是指结合其功过得失综合对其作出的全面评价。比如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既要看到他作为封建官员所持的立场,从而理解其镇压起义军时的残酷凶狠,又要看到他作为洋务派所具有的求强御侮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这两方面我们再对其做出客观总体的评价。

四、“先同后异,同中再求异”与事件比较

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应该先看其相同点,因为不相干的两事物是无法做出比较的,相同点往往是较明显的,这样在作题时就会容易些。比如,比较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既然同称鸦片战争,我们很自然想到二者的关系,后者应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进而想到二者发动的目的和当时的国际背景都是相同的。再如,中日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异同,同样在字面上我们可看到两次战争都是与外国列强进行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对中国的掠夺。所以对那些碰到比较题无从下手的同学,应该学会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五、“扩展+关键词”与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是我们在考试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较棘手的。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这两点。“扩展”是说在看材料时不应仅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应把思维进行延伸,把这段材料放到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轮廓,便于在更大范围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信息,看似无用的往往却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处,时间或者某个人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所以说,难的不是题目,而是我们的眼睛能否看到这些细节。

古人说,读书,更要读好书。同样我们读历史,更要学会如何读历史。寻找学习的方法,让历史的学习变得有趣而简单。同样地,历史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让我们记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学的时候也要“思”,从中吸取更为深刻的东西,这才是历史真正的吸引人之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勤于思考,方能明智。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促进民族大融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 5068儿童网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百日维新》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戊戌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改革的后果》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精华图文

    28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