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小黄 1172分享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一)课文字词详解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到。⑥并:一起。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

讲学家:讲学的人。②设帐:设馆教书。③尔辈:你们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⑥是非:这不是。

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④携:带。⑤去:离开。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凡:表示范围,所有的。③于:到。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

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数里外。

固:本来。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文分析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人物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寺僧

求之下流

以为顺流下矣

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

求之地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

但没找到

老河兵

求之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6.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动眼勤看,动手勤练,动脑勤想,动笔勤攒”。

(一)动眼勤看

现在,由于课业负担重,应试教育使然,大部分同学忙于上课、补课、完成作业,很少有时间阅读,造成我们的高中生普遍阅读面窄、知识面窄。为了应对高考阅读理解材料涉及知识相对多元的现实,考生有必要增加一点阅读量,比如:读一些与考试材料风格相近的文章,像《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的社科论文等;读读《唐诗鉴赏辞典》等古诗词鉴赏范文,学习、借鉴名家、权威如何解读、表述古诗词的鉴赏。也可以翻翻《史书》,找一两篇好的历史人物传记读读,仔细琢磨其语言特点、内容结构等信息。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学习之余坚持收看央视晚间新闻报道类的主流媒体,了解社会民生的“最新闻”,让自己的视角能伸向更宏阔的社会现实。

(二)动手勤练

高中语文学习、复习的“题海战术”并不可取。尤其不要买一本本的习题集、模拟题反复做。语文的核心知识就那么多,重在活学活用。但不多做题不等于一点不动手。其实,高中同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很少在平时能将成套的语文试题、模拟题按照高考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特别是容易将作文与前面17道客观题分开做,结果实战效果很差。一道高考,作文时间不是不够,就是留得太多影响前面答题效果。要知道,对于考试而言,“只有平时像考试,考试才能像平时”。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能定期严格按高考标准完成一套语文试卷。

动手勤练的另一方面是能“模仿造句、写段落直至模仿经典文章”。未经高水平的模仿,很难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尤其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动脑勤想

主要是能够经常回想、默诵高考语文试卷的17道题的题干。通过思考找到自己常错考点。自己试着总结寻求办法。

(四)动笔勤攒

主要是积攒一些万能的经典的独到的理论论据,像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四书五经”的名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这些往往能够反映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其次,要练习压缩材料,最好用“排比+(比喻)+例子+观点”的结构。最后,要练习、积累作文开头结尾精彩语段。


《河中石兽》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2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