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家敏 1163分享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历史典故故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感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_中国经典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老骥伏枥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诸侯四起,天下大乱。其中以曹一操一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一操一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一操一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一操一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一奴一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一操一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一操一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一操一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一操一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一操一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一操一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返回的路上,曹一操一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一操一热一爱一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一精一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后起之秀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着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着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谢安传》。

【释义】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

【历史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一一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一性一,喜欢读书一习一艺,才气隽秀,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一召出山。其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伐晋。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益州的水军也沿一江一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一江一南一逼一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审时度势,自己坐镇建康,指挥众人配合作战。因为他指挥得当,晋军以少胜多,最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鞠躬尽瘁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尽瘁:竭尽劳苦。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投笔从戎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一交一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一一。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一床一,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一交一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一浪一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一习一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一奴一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

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好看的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历史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在线分享

短篇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最著名的10个典故

    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27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