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节后综合症”怎么办
明明是7天长假,怎么感觉一转眼就过完了?
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庆假期过后,想让孩子从天天有妈妈陪、不用上幼儿园、随便吃、随便玩的任性状态瞬间转换成按时作息、乖乖上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模范宝宝”,真是比登天还难······
有些孩子是撒泼打滚不愿意和妈妈分开、拒绝去幼儿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情绪糟糕,有些甚至直接表现为生病,肚子痛、腹泻、发烧说来就来······
面对宝宝这些典型的“节后综合症”表现,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别急,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对症下药”。
想解决假期结束后宝宝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首先要了解节后综合症的“病因”,然后才能治标治本。
症状一:作息时间紊乱
表现
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作息无规律
病因
平时爸爸妈妈工作辛苦,假期里,难免会放纵自己,晚睡晚起、作息不规律,连带着宝宝也变得自由、散漫,作息时间不受控制,很容易养成坏习惯。
最重要的一点是,假期的主要任务是玩,玩得昏天黑地,一切作息都围绕着“玩”来安排。
方案
假期结束后,全家人都应该将作息恢复到正常状态。
1、家长以身作则,早睡早起,大人不晚于10点入睡,婴幼儿不晚于9点入睡;
2、主动关闭电视、手机、电灯,营造睡眠的氛围,给宝宝一种仪式感;
3、睡前给宝宝讲助眠小故事;
4、家长要给宝宝做好心理铺垫,避免宝宝出现抵触心理,让宝宝从心里接纳这种变化。
症状二:生病
表现
肚子痛、腹泻、发烧、咳嗽、食欲不振等
病因
很多宝宝假期时非常健康,假期一结束,立刻开始生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生活和饮食、天气的突然变化让宝宝不适应,过于焦虑、紧张的情绪导致抵抗力下降,身体出现反应,以及在幼儿园被传染疾病等。
方案
要根据宝宝生病的原因选择对策:
1、参考上面两个症状的方法,帮宝宝做好克服焦虑、紧张的心理建设,帮助宝宝把注意力转移到在幼儿园获得的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重塑安全感。
2、从作息、饮食(详见症状五)、游戏等各个方面恢复规律的生活习惯。
3、十一后天气已经微冷,家长要给宝宝把衣服穿好,注意保暖,可以加上帽子和小围巾。
4、如果幼儿园里有小朋友生病,一定要做好隔离,戴口罩、勤洗手等,有传染趋势时根据情况再处理。
症状三:饮食无规律
表现
不吃正餐,零食、糖果、饮料不离口
病因
假期的一项必备环节就是享受美食,爸爸妈妈在放纵自己的胃的同时,也会对宝宝放松要求。
平时不允许宝宝多吃零食、糖果,假期里为了让宝宝开心,都解禁了。
如果是外出旅游,还会遍尝当地美食,吃的过多、太过油腻,给宝宝的肠胃带来负担。
方案
让孩子远离心爱的零食和糖果,困难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
但是,无论多困难,规矩都要立起来,不过方式要温和,要让孩子理解规矩的意义,而不是把这当成对强权的服从。
具体可以这样做:
1、零食必须在吃完正餐后才能吃,早上10点前、午觉之后可以吃,绝对不能代替正餐。
2、糖果可以在周末、节日或者作为奖励的时候吃,平时一定要节制,剩余的糖果和零食要赶紧收起来。
3、要让宝宝知道,这样做是为了长得更强壮、更健康。
4、假期饮食相对比较高热量,节后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恢复一家人一起吃饭的规矩,固定用餐时间,改变假期乱七八糟的饮食习惯。
症状四: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
精神萎靡,思维混乱,沉迷于手机、ipad、电视等
病因
平时给宝宝制定的玩电子产品的规则,一到假期,恐怕大多数家长就不会严格执行了。
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超长,不仅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沉迷游戏,还会影响视力。
方案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婴幼儿不要看电视,2岁以下幼儿每天看电子屏幕不要超过1小时。
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1、和宝宝一起做有趣的游戏或者运动,多接触大自然,让宝宝更有精神。
2、家长和宝宝一起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比如,每天看什么动画片?看多久?
如果孩子亲自参与到了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会更有遵守的意愿。同时,也要约定好违规的处罚措施。
3、多和宝宝一起阅读,阅读可以让宝宝快速集中注意力,让宝宝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要强调的是,帮宝宝克服“节后综合症”,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搞“急刹车”。
如果突然从假期的松弛状态,转变为十分严格的生活和学习要求,没有缓冲和过渡,容易导致宝宝情绪低落,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恐惧开学。
同时,家长要调整好策略,注意疏导宝宝的情绪,不能利用大人的强权专断独行,要让宝宝从心里接受并愿意接纳开学这件事情。
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宝宝一起克服“节后综合症”,不要只说不做,要以身作则!
几乎每次假期过后,都要面临一轮宝宝节后综合症的折磨,其实,如果在放假前家长能做好准备,让宝宝在假期里不过于放纵、散漫,可能节后综合症的表现会轻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