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语文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高三语文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及时当勉强,岁月不侍人。
陶渊明《杂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