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2021

跃瀚1373分享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文言文复习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2、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4、佁()然:呆呆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8、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21、清:凄清。

22、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抓住要领 把握要点

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然找不到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2003年的28分,到2004和2005年的30分,再到2006年的38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25%左右。而其中有变化且变化的是名句默写部分。从2003、2004年8句8分,到2005年的5句10分,再到2006年的5句15分,其难度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如2004、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思。而2006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居”解释为“过了(一段时间)”,这就是从“停留”的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从句子解释看: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中考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2021最新中考文言文复习

2021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必看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必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必备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必看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语文考点整理

文言文专题训练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文言文复习课资料必看

    11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