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例文

学俊1252分享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广大教师撰写出更为出色的教学设计,我们将从结构、内容和策略三个方面逐一向老师们做详细的介绍,让大家对教学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1

设计理念:

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

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

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 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

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西湖的“绿”)

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

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4、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请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法。 (重点教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

(3)强调“幽”字的笔顺。 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参”是多音字。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

(5)重点词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

苍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

鲜嫩:新鲜,娇嫩。

心旷神怡:旷:空阔,开朗。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幽静:沉静而安闲。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散步。很悠闲。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课件出示要求: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

2、交流检查通读情况。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

3、快速读文,理清层次。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西湖的“绿”? (观景顺序)

(2)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 第二自然段:苏堤的“绿” 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 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

五、抓重点,延伸下文。

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确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而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 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研读﹑准备,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

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

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

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

(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

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

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1)仔细读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

(2)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谈感受。 (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3、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

(1)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

4、集体研读,交流成果。

(1)由选择方法;

①读一读,想一想。 (认为最能体现“绿”的部分)

②圈一圈,划一划。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③画一画,说一说。 (想象画面,大胆表述) 学生交流可能不按课文顺序,教师相机调控策略。

(2)预设学案及策略

① 雨中灵隐的“绿”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多彩 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 苏堤的“绿” 古怪,莽莽苍苍 多姿 鲜嫩可爱,如„„如„„如„„如„„ 坚忍不拔

③ 花港观鱼的“绿” 初春的杨柳那样鲜,那样亮。 多情 有生命力 初夏的荷叶更成熟,生机勃勃。 ( 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绿”,积累运用。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下西湖的美丽。

1、学生准备解说词。 (可以配动作,加表情)

2、解说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与众不同,感悟“绿”的美丽。

五、创造“绿”,升华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法。

2、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2

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

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回答。

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教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

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进行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

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四、小结并拓展

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课后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发明出雷达的?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3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玩“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学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课。

为了发现目标,同学想出了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4、课文哪个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顺序: 条件: 经过: 结果: 证明:

3、师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 边讲解)并指明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教师小结:

(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教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

六、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2)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3)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使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和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例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 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联系 所造成的后果 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 ——“摇篮”

现在 —— 祸河 原因 (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本通用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案例整理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授课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设计范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范文五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参考教案文档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设计教案精选五篇

    1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