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并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得那么精准,课堂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问题。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展示和想象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感情,感悟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
(2)通过启发、引导、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初步感知诗歌对比、反复等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内心蕴藉着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战火中的孩子的美好祝福。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享受春天
2.导引:同学们,春天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样一个百花盛开,阳光明媚的美丽季节,你们想去做些什么事情来享受它的美好?
3.指名说。
4.老师也很享受这美丽的春天,想和你们一样去踏青游玩。我们大家非常享受这个春天。我们大家真快乐,真幸福!板书:我们
5.谁能用“幸福、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课题。
6.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按师的指点顺序再次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说。
7.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过渡质疑: 是呀,当我们与家人在温暖的春风里领略春天的美景之时,这个地球上还有一部分人却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是谁呢?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并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思考:一共有几个小节?用序号标出来。
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蔚蓝色 巡弋 不速之客 沙漠 轰隆隆 梦幻 频频 搅得很不安宁 绿茵茵 散落 碎片 阻挡
(个别词语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
(2)检查自读情况。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指读——点评——齐读,再依次把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进行指读——点评——齐读。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一小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并把这个地方前后不同的景象分别用“_”“﹏”标出来。
2.作者在第一小节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情景?(大海)
大海原来是什么样子?(海鸥的乐园)现在呢?(巡弋的战舰和水雷)“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小节内容吗?(战舰和水雷成了海鸥的不速之客。)评议学生所说。
3.同学们,蔚蓝的大海本来应该是海鸥飞翔,鱼儿嬉戏的地方,可是现在却战舰在巡弋 和密布着水雷,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吗?学生练读,然后指读。(只读小节的前四行)师生评议。
5.诗中还写到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四小节,然后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小节。
6.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二、三、四小节的内容:(课件出示相应的内容)
第二小节写了沙漠,本应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现在却充斥着坦克和大炮的轰鸣;
第三小节写了夜空,本应属于星星和月亮,现在频频发射导弹打扰了星星的安宁;
第四小节写了草地,本应滚动欢乐的足球,现在却满是地雷的碎片。
7.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发现了第二、三、四小节和第一小节在结构上的相同点,谁给大家说一说?指名说。
8.对,它们的相同点就是这四个小节都把原先的情景和现在的情景放在一起写,这种方法叫什么?(对比)
9.你们能把这种对比读出来吗?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前四小节。再指名接力读。
10.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原来的样子” 的句子 女生读“现在的样子”的句子。(师提示,不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11.读着读着,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要说给大家听吗?指导说朗读体会。(围绕“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宁”来谈。)
12.现在大家知道了吗?是谁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战火中的孩子们)为什么他们不能?(因为战争)
三、补充资料,直面战争
1.1990年8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诗人高洪波亲眼目睹了在战火中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内心极不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请再好好读一读,你发现诗人内心深处发出了怎样的质问?
2.反馈:“这究竟是为什么?”诗人这样的问有几次?(四次)
3.为什么作者发出了如此震耳发聩的声音?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人们遭受的仅仅是我们刚才读到的这些吗?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4.幻灯片出示: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伊拉克每个月约有5000名儿童死亡,是世界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国家之一,每8名儿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岁前夭折。
这是战争中的加沙儿童,自2008年12月27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来,已经造成数千人伤亡。而根据加沙当地急救部门的统计,死亡人数中儿童占了15%。
阿富汗,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不到周岁生日就死去;每5名儿童中就有3名在战乱中失去了一位亲人;在阿富汗境内仍有1000万颗地雷,而被地雷炸死者中34%是儿童。
八十七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从埃塞俄比亚到巴勒斯坦,从乌干达到塞拉利昂,战争夺走了他们的童年。这些战争孤儿,小小年纪被丢在未知的世界,有时不得不使尽浑身力气扛起枪,成为小战士,甚至人体炸弹!当今世上,这样的儿童仍有30万之多。
看着这些鲜红的数据,有没有刺痛了你的眼睛?你想说什么?
5.战争中没有幸福,没有欢笑,有的只是灾难和死亡。遗落的儿童在大声呼救,在苦苦挣扎。他们害怕,恐惧,失去了亲人,他们在哭泣!
6.这些照片是否震撼了你的心灵?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你还想说什么?
7.每一个看到以上图片的人都会像诗人一样充满愤怒地质问,引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8.“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四句的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这一句?(_、憎恨、愤怒)
9.让我们来读一读诗人的四个质问,每组读一遍。再来一次,好吗?如果是你,看到我们的家园被毁,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问一问?(痛心,愤怒,遗憾,不解…)指名读,齐读。
10.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能回答为什么吗?(学生围绕战争的罪恶来谈。)
11.带着对战争的_和憎恨,一起来读1—4小节。
四、升华情感,拓展补写
1.除了这些,诗人内心深处还有什么?请你读一读第五节。
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词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第五节?(希望、祈盼)
3.希望和祈盼有什么不同吗?请你用祈盼的语气来朗读一下。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尽情地朗读第5节。
4.指名读,师评议,读得真有感情,“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这些和平社会环境里少年儿童来说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战火中的孩子们”竟然要用“祈盼”,这都是因为——(学生齐说:战争)这罪魁祸首是——(战争)。
5.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来高声朗读第5节吧!
引读: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
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
6.从这个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再次齐读第五小节。
7.同学们,诗结尾处运用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自由回答 :和平、幸福、美好、快乐……)
8.仿照第5小节,补写一节诗歌。
课件出示: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
和我们一样
和我们一样
和我们一样
9.指名说,师生评议。
五、回归课题,阅读链接
1.师:我想,有你们这么美好的祝愿,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我想,不久的将来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幸福) 板书:享受和平 享受幸福
3.此时此刻,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2)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3)这就是我们希望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4.齐读课题及板书,让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享受幸福。(师把板书连成和平鸽的样子),让和平鸽永远飞翔我们的地球之上,让它们把和平和幸福带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吧——希望世界和平,人们幸福!(在《明天更美好》的旋律中结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分析: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生答。)
师:(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师:(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师:(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评:这才是语文课。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说明:课文篇幅很长,约3 300字。)
师: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参考答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评: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1.师: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1.师: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 师: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 引用原句式
①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②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④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评: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师: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__?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师: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增很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学习用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段的主要能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用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后能说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的表较好的语句。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芦花村和水中雨来的描写得较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是:游泳本领高或“望着妈妈笑”)
三、指导读第二部分(全程同前)。
这一部分主要降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上夜校念书或“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四、指导读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把缸搬回原地方”。)
五、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语句,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进行斗争的?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敌人: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雨来: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雨来和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小标题:与敌人进行斗争或“什么也没看见”)
六、指导读第五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的美的句子,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画出水中雨来的句子,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八、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雨来有什么优秀的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的美的句子。
3、背诵写的比较好的段。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1、雨来游泳本领高
2、雨来上夜校
3、雨来掩护李大叔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5、河沿上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4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了课文,你对小夜莺有什么评价?
4、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默读,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同桌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重点讨论。
指名读句子——→谈感受——→补充交流——→朗读感悟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发现,思考,诱敌——机智、冷静]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镇静、坦然、勇敢]
(3)“怎么会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4)“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战,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一语双关——机智、勇敢,对敌人的憎恨]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游戏——麻痹敌人,放松警惕;暗号——袭击准备]
(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迷惑敌人]
4、看课文插图,讨论:一个孩子面对32个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小结:这部分写了小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取得敌人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
6、朗读升华:分角色朗读。
三、略读课文其余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尝试破译夜莺歌声的密码。
2、指名读第三部分,体会战斗的顺利、迅速。
3、自主读第四部分,体会小夜莺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四、写作指导
1、出示结尾两个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2、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似曾相识)在哪里读过?
3、出示开头三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4、感悟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点题升华
1、回顾课文:
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
小夜莺用歌声传递情报
小夜莺用歌声继续诱敌
2、为什么作者用“夜莺的歌声”作题目?
六、拓展延伸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如:锻炼身体、努力学习、遵纪守法……)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机智
小夜莺 勇敢 爱国小英雄
冷静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案5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 “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 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 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