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能力目标: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二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四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方法:
讨论交流、活动体验等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将相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了将相从不和到和,上课时有同学质疑“将相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又要和好,又是怎样和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二、交流自学
“小小辩论会”
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说明为什么?
1、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 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2、喜欢廉颇。他知错就改 勇于认错
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 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完璧归赵”
理解“完璧归赵”领会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
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 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图,抓住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描绘一下。
我们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读出 来。自由读,指读。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
(5)从“大大方方”这个词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结合第九自然段,讲讲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2、理解最后一句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教师小结:秦王本想杀了他,本想愚弄赵国,可是反而被蔺相如捉弄了,他 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了。这句话仅仅是写秦王的心理吗?(突出了蔺相 如的聪明机智)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巧妙。
自己练习读一读,体会蔺相如的聪明才智。
3、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
过渡: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铤而走险与秦王进行了机 智勇敢的斗争,既做到了完璧归赵,又使秦王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赵国立了大功, 受到了赵王的重用,封他为上大夫。我们看看蔺相如在几年之后的渑池之会上有 什么表现?
四、学习“渑池之会”
总结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
1、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什么表现?具体谈一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 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 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2)当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记下来时。蔺相如非常生气,他走到秦王 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3)“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最后秦王被逼无奈,只好为赵王击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了下来,说在渑地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2、同学们想一想,渑池之会这场政治斗争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 出了胜负?为什么?
(如果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作两点提示:一、秦国比赵国力量强大;二是秦王是一国,而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名大臣。)
教师补充:“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缶”是古代的一种 打节奏的乐器,形状像个瓦罐子,声音单调。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很好。的确,渑池会上的 斗争是赵国占了上风。那么这场斗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谁?
过渡: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 尊严,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见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蔺相如在这场斗争 之后,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廉颇和蔺相如开始不和,也就引 出了课文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五、学习“负荆请罪”
1、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2、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图片显示(大屏幕显示)
4、学生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
六、拓展延伸
“和好”消息传到赵王那里,赵王会怎样说?(指多名学生说)学生试创作 “诏书”
板书设计:
26 将相和
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人物 蔺相如 廉颇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胸怀宽广 勇于认错 品质 以国家利益为重、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
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
(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
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
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⒋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幻灯出示学习方法)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四、观看录像剪辑,学习第二大段,默读,思考。
1.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2.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3)秦王又没占到赵王的便宜,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
(4)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5)同学们,渑池会上,秦王与赵王是打成平局,还是分出胜负?为什么?
3.小结过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封为上卿,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他的什么品质呢?
五、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2.检查自学情况。
(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2)读一读:‚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廉颇当时是怎样说这段话的?读一读,体会他的语气。(读出廉颇的满腔怒气和对蔺不服、不敬。)
(3)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
(4)廉颇忽然醒悟,‚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那这儿为什么要用‚罪‛?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
(5)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你想想他们当时都说了些什么话?(出示‚负荆请罪‛图片)请同学演演。
(6)想象说话
①如果当时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②这件事传到秦王或赵王耳朵里,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③廉颇的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感想?
④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7)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小结: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六、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七、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并从课文中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在读书笔记上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附:板书设计
相 将
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
渑池之会 忠君爱国 勇猛善战 爱国
负荆请罪 胸襟开阔 勇于认错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多角度去感受和发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你们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2、教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文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3、指名到黑板前书写:“将”廉颇,“相”蔺相如。(请学生评价黑板上的书写)
教师:“和”(板书“和”和好、团结)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还可以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呢?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故事是有哪几件事组成?
2、 学生交流后得出《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组成的。
3、 教师:这三个事件在文中的叙述顺序能否颠倒? 教师:对,这三个小故事是不能颠倒顺序的,他们之间存
在着因果关系。请同学们选择关联词语天空,理清故事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
(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 )赵王提升了他的职位。
( )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想给他个下不来台。
( )蔺相如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 )廉颇就登门负荆请罪,表现出他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 )蔺相如和廉颇齐心协力,( )使秦王不敢进攻赵国。
三、 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1、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能评价一下文中的几个人物吗?
2、 选读重点句段,走近蔺相如。
教师:我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一边快速默读,一边画下来。
(1) 临危受命
出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教师:蔺相如的这番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临危受命(板书)。赵王问怎么办,它是不假思索的说了这番话吗?
教师:对,“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考以后的,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说。
(指导学生朗读)
(2) 略施小计
教师: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你觉得这样说妥不妥?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 理直气壮
出示:“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指导朗读)
从这个“撞”字上,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不辱使命
教师: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消除,几年后的渑池之会,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又怎样说? 出示:“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面对强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蔺相如的爱国之心,看到了他过人的谋略和勇气)
(5) 顾全大局
教师: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机智的蔺相如,廉颇却说他是靠耍嘴皮子立功的,你认为这样评价合适吗?
教师:你们从蔺相如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3、 画出描写廉颇语言,行动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教师:廉颇说蔺相如的话你们赞同吗?请说明理由。想象一下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两个人会怎样对话?
(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教师: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教师:从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四、 研读课文,深化认识
1、教师: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认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2、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组织学生研读《史记》中的原著。
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誓”的书写和“露”这个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出示生字词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九色鹿不图回报,善良机智的品质。
教学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趣导入。
1. 反口令游戏
2. 猜谜语。
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语二“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谜语三“头上顶双角,身穿梅花袄,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只神奇的鹿,它是(九色鹿),板书课题:九色鹿
3. 同学们,九色鹿最早出现在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想)
从资源库调入九色鹿的视频。
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 师:请同学们捧起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2)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生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词: 调达 挣扎 泄露 皇榜
洁白如雪 纵身跳进 气愤 灵魂
郑重起誓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明确:“调”是多音字,在“调动”“强调”等词中应读成diào,而“调达”是人名,它是从古印度文字中音译过来的,现在我们一般都读成“tiáo”)
(1)指名学生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齐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答,师相机板书:九色鹿 调达
九色鹿和调达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指名概括故事,相机纠正。
这个故事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板书: 救
九色鹿 调达
害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
1、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读好一个故事,不仅要明白故事在讲什么,还要学会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那么,这节课,我们先从九色鹿这个形象入手,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九色鹿的片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你是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找出相关词语,并在旁边批注。
2、指名学生交流他的学习所得,指导朗读。
预设一: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抓住“洁白如雪”“九种鲜艳”“漂亮”,感受九色鹿的漂亮。)
预设二:九色鹿勇救落水人: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抓住“立即”“纵身”“跳”等词,感受九色鹿的勇敢或见义勇为。结合当时的情况,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预设三: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抓住“并不是”“只要”“就算是”等词,感受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或无私)
预设四: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抓住“谁知”“竟然”“难道不”等词,感受九色鹿的沉着机智,敢于斗争,)
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美丽
勇敢
不求回报
机智
四、总结本课,指导书写
1.总结本课
2.指导书写“魂”和“誓”
板书设计:
九色鹿
害
美丽
勇敢
不求回报
沉着机智
调达
2021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练习默读,自读自悟要有一定的速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给故事中的人物做心理上的剖析,进而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连环画),为学生勾画出多姿多彩的问题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快地发展。采用自主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故事内容的了解,体会九色鹿的善良、国王的明辨是非以及“那个人”的贪婪和忘恩负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信用,要知恩图报。
重点难点:
〃把握表现“那个人”前后截然不同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痛斥“那个人”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丑恶行径,赞扬国王明辨是非,扬善惩恶的英明决断。
教学过程要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两者互相融合,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讲信用、知恩图报的故事,为拓展阅读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欣赏动画片中《九色鹿》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读一读
恒河 乌鸦 九色鹿 磕头 摇头 坐垫 王宫 打瞌睡 质问
绑起来 无论如何 割草打水
金钵盛满的银栗 银钵盛满的金栗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这篇童话中的主要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读文 重点段落
三、整体感悟
1.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部分。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整理:出示课件,梳理故事脉络。
九色鹿救了落水者——那个人却带领国王和士兵来捉九色鹿——国王放了九色鹿,叫士兵把那个人扔进了恒河。
四、深读感悟
自学提示:
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
会到的?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
品读语句,感悟形象
(一)自己读书,找出具体语句勾画出来。
(二)小组内交流,相互订正、补充。
(三)交流汇报三个人物的印象。
第一部分:感悟九色鹿的形象。
1.美丽: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出示课件。
2.勇敢:九色鹿听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跳进河里去,对那个人说:“快,快!骑到我的背上来,双手抓住我的角。”出示课件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此时九色鹿的行为:见义勇为。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3.善良:“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也不是为了叫你给我做事。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别人我住在这儿,这就行了。”出示课件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不图回报) 练习朗读。
4.坦诚:九色鹿流着眼泪说:“原来是他,原来是他!我不顾危险,把他从恒河里救上来。他答应我不告诉别人我住在这儿……”出示课件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敢于自卫)
5.小结感悟:学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敢于自卫”的精神。
第二部分:感悟落水者的形象。
1.你对落水者有什么样的印象?能用相关的成语概括出来吗?出示课 件: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2.你为什么对落水者有这样的看法,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3.通过朗读表现出你的理解吗?
4.学生交流体会,汇总。
(1)为什么说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利”“义”在文中指什么?
出示课件 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赏他金钵盛满的银栗,银钵盛满的金栗。(“利”) “一定,一定,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别人。”(“义”)
看到这样的赏赐、利益,他会想些什么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一边是国王悬赏的重金,一边是九色鹿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以及自己立下的誓言,他的心理正进行思想斗争,究竟是去告密,还是信守诺言决不泄密。此时,他一心只想着发财得利,却忘记了做人的根本,丢弃了应有的道义。这就叫——见利忘义! 比较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语言、神态),反复朗读体会。
(2)为什么说他是个“背信弃义”的人?他“背”了什么“信”,“弃”了什么“义”呢?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落水者的动作、表情,想象一下,当时他会怎样向九色鹿起誓?(学生表演练习) 恩人哪,您救了我的命。就让我留在这里,每天给您割草打水吧。
一定,一定,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别人。 曾经信誓旦旦的落水者,如今却出卖了九色鹿,这就是“背信弃义”!
(3)为什么说他是个“恩将仇报”的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落水者是怎样恩将仇报的吗?出示课件
5.小结感悟:面对“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这样一个小人。你最想对他说什么?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第三部分:感悟国王的形象。
1.国王耳闻目睹了这一切,他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谈谈你对这位国王的看法。出示课件(学生答:明辨是非、知错就改、正直。)
讨论:假如你就是那位国王,那时会对九色鹿说些什么?又会怎样斥责那个人?
3.如果你是那个国王,你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如果你是大臣,你该怎样说服这位国王的呢?
学完了这个故事,了解到九色鹿、落水者、国王的不同品格,你有了哪些收获?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守信、知恩图报的重要性?你将做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人的美德莫过于诚信,诚信是人之根、业之本。它像春雨,冲刷掉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好的人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多一份诚信,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阳光和微笑。
五、拓展练习
出示《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找生说感受。
六、选择练习
1、想象练笔:国王把落水者扔到恒河,九色鹿还会去救他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动笔写一写。
2、推荐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鲁班造木》)多了解一些中国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