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2022中考文言文知识点

2022中考文言文知识点

跃瀚21149分享

2022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017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2017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中考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一词多义

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

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

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

②面山而居(居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

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

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

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

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

6.故: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②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

7.意: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

②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8.诚:①帝感其诚(诚心)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9.易: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必修课《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赤壁赋的诗意与鉴赏

后赤壁赋的诗意及解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译文|文言现象

赤壁赋文言文注解|翻译在线看

赤壁赋教案2021必修一语文

赤壁赋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后赤壁赋的诗意与鉴赏

    12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