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教案人教版2021年语文三年级设计

教案人教版2021年语文三年级设计

成浩21254分享

教案人教版2021年语文三年级设计五篇

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语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教案1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_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小学三年级教案2

《槐乡五月》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闻到一股清香,不知你们有没有闻到,好香呀!这是槐乡的槐花开了,此时,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之中。这美丽芳香的洋槐之花,给槐乡孩子带来了甜蜜和欢乐,你们想不想也去享受一番。那我们去看看五月洋槐开花了板书:(槐花)开得怎样?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5、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你们槐花,难怪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7、这白白的花儿像小辫一样挂在枝头,这难怪蜜蜂喜欢,孩子们满足,槐花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桌上浓香浸在香海中。)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花香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槐乡孩子勤劳可爱,槐花又白、又香、又美。是呀!槐乡还有比槐花更美的呢?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师: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江南的孩子们也是非常热情好客。槐乡孩子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教案3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

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

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

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4、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6、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7、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小学三年级教案4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

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学生围绕“思亲”质疑。(①为什么思亲?②怎样思亲?)

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思亲?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阳节又到了(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

4、用上这些好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看谁用的好词多。

5、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导感情朗读。(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是怎样思亲的?(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样思念他的。)

3、学习前半段。(1、一边配乐,一边让学生默读,启发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境,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2、指导感情朗读。)

4、学习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无限深情地说……”反复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5、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句话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3、联系上文,体会王维的思绪万千。(两个省略号)

4、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5、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

设计意图:

一、绕课题质疑

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课文题目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理解课文的“窗户”。抓住课题中重点词语—“思亲”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通过对“思亲”的质疑,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也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

“为什么思亲?”和“怎样思亲?”是理解全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具有“牵动”全文的作用。教师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顺利地开展本课的阅读教学。

二、抓好词练说

“运用从模仿开始”。针对第二段好词多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后找出好词,引导学生练说。这样,课文规范的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出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此佳节更加浓烈了。

三、创情境激情

1、在教学第三段前,先让学生静听一分钟音乐,能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再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引生入境,使学生与诗人共鸣:共思、共忧、共吟,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

四、扣文解诗意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总把诗与文有机结合,相互对照。让学生在文的环境中解诗意,降低了学诗的难度,有助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小学三年级教案5

《孟母教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部分生字,会正确书写“呆和沾”,理解新词“沾沾自喜、忧心忡忡、慢条斯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并通过小孟轲行为的转变,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好词佳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谈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记住。说一说,现在你的脑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

2、读题质疑。(孟母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结果怎样?)

二、读文,初步感知人物

1、要解决这些疑问并不难,我相信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解决了。先来看一看,读书前有什么小提示。

出示要求: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文中喜欢的人物,与同桌交流互享。

2、交流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孟轲

(1)不同方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适机评价)

(2)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文中的人物。

三、品读,学习孟母为什么要教子。

出示句子:“小孟轲天资聪颖,受到先生和长辈的宠爱,不禁沾沾自喜。这使孟母忧心忡忡。”指名读。

1、结合学生对的发言,导入课文第一段学习。

2、读一读,说一说,孟母为什么要教子?

3、指导理解沾沾自喜,忧心忡忡

4、说话训练:孟轲会怎样沾沾自喜?孟母又会怎样忧心忡忡?

5、指导有感情朗读:带上他们此时的心情读。(多练习)

四、感知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

◆孟母看到孟轲沾沾自喜,仅仅是忧心忡忡吗?她还在干什么?(想方法)出示句子: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句话里读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日思夜想、终于)

◆孟母终于想出方法来了,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赶紧到文章里找一找,读一读吧!

交流学习:

1、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方法?

2、出示课文的4-5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两段话里读出了什么?

3、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箭法高超?(两方面引导)

●外公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一样吗?文中是怎么写的?划一划相关的词语读一读。

●孟轲看呆了(指导书写呆)

说话练习。此时此刻,你觉得孟轲心里在想什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6自然段

孟轲感受到了母亲的这一番良苦用心,所以这一夜(师出示句子),(生读)小孟轲没有睡好,他没想到上山来,母亲让他明白了那么多道理。

(1)是呀,这一夜小孟轲是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在想什么呢?你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拿出笔,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2)学生交流从中悟到的道理,并写在稿纸上。

五、情感升华

母亲用一生的时间都在教育孟轲,她成功了吗?(补充介绍孟子相关资料)

孟母教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幻灯)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多去读读这些优美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我们的教室,走进我们的生活。(播放乐曲《感恩的心》乐曲中结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三年级人教版老师版本样板教案五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写优质样板2021教案五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借鉴优质设计样板五篇2021年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2021五篇设计

人教版语文2021年份三年级下册老师教案优质设计五篇

小学三年级教学设计语文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2021陕西人教版本三年级语文上教案设计

    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