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提纲
推荐文章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家庭承担哪些功能?答: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5、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关系)?答:①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②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人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父母,继承家庭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6、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家庭的温暖?答: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7、为什么孝敬孝敬父母?答: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③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8、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答:①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②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③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④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⑤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尊敬、侍奉父母。
9、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答: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父母的违法行为。
10、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答: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①他们为社会、家庭作出过贡献。②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有加。③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我们作为孙子女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在成长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很多烦恼?)答: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答: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苦心。
3、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跨越代沟的正确做法是有效沟通。
4、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答: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哪那个。
5、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答:①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②因为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难免有误区。③逆反心理有积极和消极两类,积极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④消极的逆反心理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伤害。
6、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答:①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②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③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7、与父母交往的艺术:①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②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③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8、与父母产生矛盾时积极的做法是什么?答: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得到父母的理解。
9、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铺垫。
3、“归来倚杖自叹息”,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二、《观刈麦》
1、本诗从格律上,这是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
2、白居易的叙事诗善于刻画人物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有悖于常情的心情,请从本诗中摘出这样的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虽说烈日炎炎,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人都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只想着抓紧夏天白昼长多干点活。这里人物的心理跟环境是对立的,这样的描写能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
3、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所展现的劳动场景。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__脊背,被灼热太阳光烧烤得油黑发亮。
4、赏析“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这段议论抒情句,通过官吏舒适富裕与农民辛苦贫困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描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描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而换来的丰收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8、“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处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三、《赤壁》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咏史诗,内容上三国的故事有关,“东风”指火烧赤壁之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锁进铜雀台了,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本诗的一二句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4、“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汉朝,举出三位这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刘备。
5、“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东风”指代赤壁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6、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东风”一事,抒发感慨,讽喻当今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7、“东风”不仅指是自然界的风,而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8、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由折戟沉沙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情,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9、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东吴两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两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10、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蕴含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借一件折戟,写出了兴感之由,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1、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必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直说,而是以两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13、本诗是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能为力。
四、《渔家傲·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所作。词的上阕重在描写边塞秋色,下阕抒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浓郁。
2、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3、本词所写的时间分三个阶段:白天,黄昏,夜晚。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象?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5、“塞下秋来风景异”,紧扣“异”字,具体描绘了三幅画面:衡阳雁去,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6、词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提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引发征夫愁思的直接原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归无计”的心理外观。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
8、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0、词的上片,重在一个“异”字,试分析“异”字的表达作用。
一个“异”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内地景色迥然不同。
五、《游山西村》
1、本诗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抒情诗,从形式上看是七言律诗。
2.本诗的线索是游踪,全诗句句紧扣“游”字来写,层次分明。
3、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从该诗中产生的两个成语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6、从炼字角度说出“足鸡豚”的“足”字好在哪里?
“足”字既写出了农家的丰收景象,又表达出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请自选角度,谈一谈你的理解。
例1:这两句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树茂花艳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喜悦心情。例2:富含哲理,比喻人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努力一番波折,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你认为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两句诗?
1、描绘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可描绘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景。
2、面对困难时。蕴含哲理,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出路,进入新天地。
8、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山西村恋恋不舍,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过零丁洋》文天祥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6、“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妙手偶得的千古名句,请赏析。
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出焦虑不安的心情,巧妙、新奇,一语双关;兵败后的惶恐,被俘后的孤苦伶仃正好与地名暗合,突出反映了诗人极其巧妙的艺术构思。
8、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是经、星、萍、丁、青。
9、解词: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战争汗青:特指史书
10、本诗以死言志的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颈联巧妙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
1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3、请你在写出几句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李清照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请再写一句你喜欢的古诗词中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追求的名句。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诗中运用双关,既表明形式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6、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名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运用比喻表明宋朝国事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1、此曲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现了一个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的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
3、原句填写
①曲中描写主人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
②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这样一个历史主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故云“兴,百姓苦”。
5、从炼字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此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6、赏析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道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对以往的历史作了精准的概括和批评,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7、联系全曲说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暗示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字有何表达作用?
“聚”、“怒”赋予河山人格化的动感特征,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抒发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八、《己亥杂诗》龚自珍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诗的首句用“白日斜”烘托离愁,像这样以黄昏落日衬托愁绪的诗句还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这首诗中“离愁”一词直接点出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心境,“浩荡”一词则写出了愁思的无穷无尽。
5、你以前两句诗中读出诗人离京时怎样的心境?
既有失落、伤感和离愁,也有回归的轻松愉快。
6、说说诗句中“吟鞭”和“落红”的含义是什么?
“吟鞭”指诗人的马鞭,“落红”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7、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比喻年老辞官的自己;“花”比喻青年人才以及国家。这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心力的愿望。
8、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说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里以落花为喻,移情于物,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归乡,但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9、《己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全诗共写了哪几种心境?
(1)离别的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11、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离愁深重的?
第一句写离别的忧伤,用“浩荡”一词直接表现离愁深重;又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之重。
12、诗的后两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让人联想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
淹没mò(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gōng)鞠躬肃(mù)穆
3.解释下列词语。
(1)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láng脂zhī粉惊骇hài箱箧qiè野蛮m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2)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蜒wānyán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台湾女作家聂华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