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愚公,是神话传说的人物,“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常用以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 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 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 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语气,读对停顿。 ②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③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落实字词,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请大家再看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生动一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如果有不会解释的词句,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举手,大家讨论解决。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教师指导。) 学情预想:在小组活动中,预计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小结以下几点需积累的文言知识: ① 通假字(“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 反一返 惠一慧 亡一无 厝一措 ②一词多义: 且:A.将近 B,况且; 易:A.更替 B.以……为易; 固:A.本来B.顽固; 献:A.提出 B.奉献; 曾:A.(zēng) 甚至 B.(c6ng)竟然; 荷:A.(hé)荷花 B.(hè)肩负; 惩:A.(chěng)苦于 B.(chéng) 惩罚。 ③非常规的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归纳方法:抓住主要词语,依托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来通晓文意。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学会了怎样翻译好文言文,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义,保留不译。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句中省略,括号补齐。如遇倒装,调整语序。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 记住住法,还要注意对、换、留、调、删、补六个字。同时翻译时要注意解释文言实词含义、有意识地关注这些词语,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诃,如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师一直探寻的一个问题,学生大多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与时代距离较远,学习热情不高此环节的设置是试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借于此,能自主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懂之,乐之,好之。) 学生小组复述之后,推荐优秀复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讨论问题,探究质疑 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请同学们讨论探究。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四、辩论 愚公移山是一时感情冲动吗?现在提这种精神过时吗? 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大家发言。 明确:愚公不顾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首先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其次是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于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丽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于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精神并未过时。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丽行或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观点。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那是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现在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现实意义,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愚公移山》教案及练习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 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 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2┄15题。(17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
(3)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亡以应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达于汉阴/阴风怒号 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
C. 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顺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悲守穷庐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而言的。(2分)
16.“其妻献疑”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3分)
答案:
12. (1)苦于 (2) 赞同 (3)愁苦,这里只担心 (4)同“无 ”,没有
13. C
14.(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2)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我与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可以吗?
15.河曲智叟亡以应
16.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嫌疑”,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智叟对愚公则是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劝愚公停止挖山。(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