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第五册古诗词背诵篇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山水之间”古诗词背诵篇目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现在,我们班班委改选,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很能干、聪明,所以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说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教学设计800字范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赏析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古诗鉴赏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描写自己实现梦想...

诗歌主题与思想中考语文科备考

2021最新山东高考语文教案

孟浩然诗 - 5068儿童网

    20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