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非攻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非攻》教案

重点、难点

1.讲授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之所以非攻的根据何在。

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译全文

合作探究:

1、 阅读全文,墨子为什么说:天下之君子不辨“义与不义”?

对于偷人家的桃子李子、偷人家的鸡狗猪、偷人家的牛马、杀死人家夺取人家的衣物等行为,天下君子都因为这些行为给人造成了损害,而肯定其不义和罪过。然而攻打别人的国家给人造成的损害最多,因此也是最大的不义,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加以赞誉。如此自相矛盾,怎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呢?

2、 墨子在论证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说理?结合文本赏析。

层层逼近的论证思路和类比的方法。其层层进逼的写法,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3、 你怎么看待墨子的“非攻”思想?

参考:评非攻之说

墨子以“非攻”为教义之一种,其义从兼爱直接演出。其时军国主义渐昌,说者或以为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不同,为国家利益起见,用任何恶辣手段皆无所不可。墨子根本反对此说,其言曰:“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非攻上》)

此论真足为近代偏狭的爱国主义当头一棒,其用严密论理层层剖释,益足以证明此种“畸形爱国论”为非理性的产物也。

附录:选文解读

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进入人家的园子去偷桃子或李子,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听说的事情。人们指责这个小偷,执政者抓到这个小偷就要惩罚他,因为他的行为损人利己。对作者这一认识,人们是不会有疑问的。

由这样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认识开始,进一步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里进了一层。比起偷桃子李子来,偷鸡狗猪对人家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大的,所以他的不仁不义就超过了偷桃子和李子,他的罪过也就更重了(这里“不仁”与“不义”一致,墨子常混用“仁”“义”二者)。

这一推进合情合理。此外也可以看出,文章所说的不仁不义就意味着损害别人。“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这是再进一层,说明进入人家的牛马圈偷取人家牛马的人,他的不仁不义又超过了偷人家的鸡狗猪之类,罪过也更重了。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这是紧接着再推进一层,已经悄然逼近自己的主题了。杀害无辜之人,夺取他的衣物,其不义又超过了偷人家的牛马,罪过也相应地更重了。在这样一层层推进的前提下,作者揭明了自己的主题:“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对于偷人家的桃子李子、偷人家的鸡狗猪、偷人家的牛马、杀死人家夺取人家的衣物等行为,天下君子都因为这些行为给人造成了损害,而肯定其不义和罪过。然而攻打别人的国家给人造成的损害最多,因此也是最大的不义,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加以赞誉。如此自相矛盾,怎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呢?

原来作者前面说了这么多,目的是在批评攻打别人的国家。其层层进逼的写法,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文章第二段反复说明天下之君子不能分辨义与不义。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作者先由一项死罪说起:杀害一个人,叫做不义,一定有一项死罪。这一点同样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由此推广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以此说往”,即根据这个道理说开去,根据这个道理类推。杀害十个人有十倍的不义,有十项死罪;杀害百人有百倍的不义,有百项死罪。天下君子都认同这种推理。对这些罪行,他们都加以指责,称之为不义。

但是,“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攻打别的国家,常常导致伏尸数万,流血成河,按照前面的推理这是最大的不义,然而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谴责,反倒赞誉之,称之为义。这种鲜明的自我矛盾,说明他们根本分辨不清什么是义什么是不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这句话,进一步说明那些君子们确实是不知道攻打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所以才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留传给了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那就无从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的行为了。“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这一大段话用类比的方式,进一步论证天下君子们分辨不清义和不义。假如一个人见了少一点的黑色说是黑色,见了多一些的黑色却说是白色,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分别;假如一个人尝了少一点的苦味说是苦的,尝了多一些的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分别。按照这一道理,现在有人做小的违背义的事情(相比之下如杀一人、杀十人、杀百人等),天下所谓君子们还知道去指责他,可是有人做了最大的违背义的事情(就是攻打别的国家),天下所谓君子们却不知道去谴责他,反倒跟着赞誉他,称之为义,那么这些君子们一定是分不清义和不义的区别了。

总之,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件事情上,天下的君子们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所以墨子说:“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说,损害别人就是不义,而攻打别人的国家对人的损害最惨重,所以是最大的不义、最大的罪过。这再一次表明,墨子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他人的关怀。

参考译文

假如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他的桃子、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指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抓住他就会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的狗、大猪、鸡、小猪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人家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去偷桃子、李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害别人更多(即他对别人的损害更大)。如果损害别人更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严重,他的罪过就更大。至于进入别人家的牛马圈,偷走别人家的马和牛,他的不仁义又要超过偷人家的狗、大猪、鸡和小猪。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害别人更多。如果损害别人更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严重,罪过就更大。至于杀害清白无罪者强夺他的上衣皮衣、夺取他的戈和剑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家的牛马圈去偷取人家的牛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害别人更多。如果损害别人更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严重,罪过更大。对此,天下君子都知道指责他,称之为不义。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国,可是天下君子却不知道应予以指责,反倒跟着赞誉它,称之为义。这难道可以说是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杀害一个人,叫做不义,一定有一项死罪了。如果根据这个道理说开去(如果根据这个道理类推),杀害十个人,就有十倍的不义,一定有十项死罪了;杀害一百个人,就有一百倍的不义,一定有一百项死罪了。对这种罪行,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去指责它们,称之为不义。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天下的君子却不知道应予以指责,反倒跟着赞誉它,称之为义。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假如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少一点黑色就说是黑色,看见多一点黑色却说是白色,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分别;假如这里有一个人,尝了少一点的苦味就说是苦的,尝了多一些的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分别。现在有人做小的违背义的事,就知道去指责他;有人做大的违背义的事情即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去指责他,反倒跟着赞誉他,称之为义。这难道可以说是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由此可以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非攻》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圃(pǔ)  攘(rǎnɡ)鸡  犬豕(shǐ)

B.兹(cí)甚 栏厩(jiù) 扡(tuō)衣

C.衣裘(qiú) 誉(yù)之 以此说(shuì)往

D.遗(yí)后世 鸡豚(tún) 不辜(ɡǔ)

【答案】 A(B兹:zī,C说:shuō,D辜:ɡū)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窃取

B.至杀不辜人也 辜:清白

C.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

D.多尝苦曰甘 甘:甜

【答案】 B(辜:罪)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B.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C.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非攻》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墨子,名,家创始人。主张。

2、《非攻》由具体事例入手、、层层推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集中体现了《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性强的特点。

二、语段精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众闻则非之

(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3)至杀不辜人也

(4)拖其衣裘

4、翻译下列句子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三、拓展延伸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

盂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平定?‟

“吾对曰:…定于一。‟


非攻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高2历史教案通用模板范文

高一上册历史教案5篇

初中九年级沪教版语文免费教案样板展示五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大纲5篇

2021年初三人教版下册语文《公输》备课教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5篇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范文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二范文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21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