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推荐文章
《黄生借书说》,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生借书说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黄生借书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提出的“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能领会其中真正含义。
2、 初步了解直译和意译,借助注释,熟悉文章内容。
3、 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在听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文章内容。
2、 了解作者的观点及论述方法。
难点:
正确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学生借书读书的经历导入。
(拉近文章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为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学点读法
1、 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难读的句子和字。
2、 听读,注意用横线标示的地方,并用斜线化难读句子的停顿。
3、 学生再次自由读,向同组请教仍然读不准的地方。
(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学会在听读中培养语感。)
三、学点译法
1、教师示例,让学生了解“直译”和“意译”的特点。
2、学生自译前两段,用波浪线标出难译之处。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语句特点,学生再次解决刚才标出的地方。不能解决的,提出班内交流。
3学生自译后两段。标疑难处。组内交流。
4、 把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来,班内交流。
(让学生初步明白两种翻译方法,并掌握一些文言文字句特点。)
四、学点悟法
1、用“黄生啊,我告诉你:----------------------------------”句式,从2、3、4段中分别提炼一句话。
组内交流,提问,并分析作者如何论述这句话的。
2、用“其实这篇文章,我就想表达的观点是------------------”从三句话里再提炼一句话。
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分析,如何提炼要点。
3、如何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含义。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用提取关键句,分析关键句之间关系的方法,告诉学生一种分析文章的方法。)
五、作业
把自己束之高阁的某一本书拿出来,认真读读。也可用“书不借也能读”为题目,写写自己的感受。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一、常识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学者_______。
2、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4、今黄生贫类余
5、归而形诸梦 6、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为一说,使与书俱 8、姑俟异日观云尔。
9、汗牛塞屋 10、非独书为然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四、内容理解
1、为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
《黄生借书说》配套练习
一、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自称 , 朝。他的著作还有: ,
2、本文中一个形容书籍多的成语是:
二、 加点字注音
强( ) 惴( ) 庋( ) 俟( ) 辄( )
省( )记 蠹( )虫 挲( ) 蟫( ) 吝( )
三、 加点字解释
1、无论 2、祖父积
3、非独 4、强假焉
5、强假焉 6、必虑人
7、惴惴焉 8、摩玩
9、不已 10、通籍
11、若业 12、若业
13、为吾所有 14、高束
15、庋藏 16、故俟
17、故俟 18、异日
19、难致 20、其切如是
21、卷轴 22、诸
23、辄 24、省记
25、可惜 26、公书
四、 特殊文言现象
1、 古今异义:祖父 古:( ) 今:( )
子孙 古:( ) 今:( )
无论 古:( ) 今:( )
夫人 古:( ) 今:( )
2、词类活用: 汗牛塞屋( ) 归而形诸梦( )
3、一词多义: 子不闻……?( ) 子孙弃者( )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非独书为然( )
五、 句子翻译
1、 书非借不能读也。
2、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4、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5、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6、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六、 课文理解
1、为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在第一段中首先运用 的论证方法,举了三类藏书但不读书的事实,分别是:(1)“ ”(2)“ ”(3)“ ”。然后又运用 的论证方法,将 与 作比较,进一步证明:
2、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
生动刻画出借他人物品时 的心理。
3、第三段作者运用 的论证方法,讲述了自己借书读时 的态度,和做官后读书 的态度;这样写的目的是:
4、第三段“其切如是”中的“是”是一个代词,它指代的是:“ ”这种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 的思想感情。
5、第四小节中作者对黄生的希望是: (用自己的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