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不能回国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听听那冷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2、通过反复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一) 课前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P78)

2、 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语句或语段。

(二) 第一课时

目标: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教学设计:

(一) 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1、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和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开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

2、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期间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3、写作背景

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本文作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二)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三) 小组讨论交流。

(四) 明确

(一) 由雨季的开始,满怀深情地联系到祖国。(1)

(二)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描写独特的体验,抒发浓浓的相思。

1、(2-4)写在文化、文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

2、(5-10)多角度的描写,突出了听雨的主题,描写了残缺的回忆,抒发了深藏的哀愁。

3、(11-14)写台北的雨,以及在雨中的各种记忆。

(三)思绪回到现实,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沉淀。

《听听那冷雨》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料料峭峭(qiào)     仓颉(jí)

滂滂沱沱(pānɡ) 蜗牛(wō)

B.蠢蠢而蠕(rù) 氤氲(yīn yūn)

一峰半壑(hè) 岑寂(cén)

C.树香沁鼻(qìn) 寒濑(lài)

山隐水迢(tiāo) 羯鼓(jié)

D.嘈嘈切切(cáo) 舐舐(shì)

心寒眸酸(móu) 薄荷(bò)

解析 A项“颉”读“jié”;B项“蠕”读rú;C项“迢”读tiáo。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想入菲菲 料料峭峭 山隐水迢 闲情逸志

B.蒸腾多姿 翩翩起舞 绿草如茵 绿树成阴

C.淅淅沥沥 凄凄切切 嘈嘈切切 细细琐琐

D.文过饰非 蜚短流长 霏霏细雨 蜚声文坛

解析 A项,菲一非,志一致。

答案 A

3.下面一段话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大陆上的秋天,____________是疏雨滴梧桐,____________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____________在凄楚之外,____________笼上一层凄迷了。

A.不管 还是 则 更 B.无论 或是 则 更

C.不管 或是 就 又 D.无论 还是 就 又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账。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听听那冷雨》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5题。(6分)

听听那冷雨(节选)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14.选段开头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多个叠音词来写雨,这有什么作用呢?(2分)

15.细读选段末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 ;(1分)

(2)句中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感情?(3分)

答案:

14、使用多个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1分) 也使情和景的交融更形象化。(1分)

15、(每小题2分,共4分)

(1)她(祖国、母亲)的裾边。(1分)

(2)指爱戴、怀念之情。文中作者像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那样,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3分)


听听那冷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备课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简案五篇

初二语文教师授课教案详案板书五篇

2021日历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备课教案文档五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详案五篇

初二语文备课教案简案参考五篇

2021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备课教案汇集五篇

    2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