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该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脊轩志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题解与作家作品

看注解①。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隆道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怀宗追远之意。轩,小室;志,记。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现代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

生:《泪珠和珍珠》。

师:如果允许我们自作主张,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这四篇散文的体例加以描述的话,那么,我想可以把《纪念刘和珍君》叫叙事散文,那么《故都的秋》叫什么?

生1:抒情散文。

生2:写景散文。

生3:写景抒情散文。(众笑)

师:不要笑,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这三种书法都是一回事,都没问题。那么,《道士塔》呢?

生4:文化散文。

生5:历史散文。

师:这两个词要辨一下了。哪个说法比较妥帖?

生4:当然是文化散文准确,因为这篇文章不是写中国历史,也不是,就是说,写了中国历史只是为了关注中国文化的。而且,历史是文化的构成因素,文化包容历史。

师:说得不错。如果要说这是历史散文的话,恐怕与《史记》《资治通鉴》的差别还很大。就从内容的角度来命名——文化散文。(众人表示赞同)那最后一篇——

生6:哲理散文。因为它是写人生感悟的。

师:但是我觉得它与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不一样,它更多是从生活的层面感悟的,哲理性不是很强。所以叫抒情散文,好吗?

生6:这个不要紧。只要是明白了一种认识,有了看法的散文,应该是哲理散文,尽管它叙述比较多。但是作者不是书法个人情感,是有观点的!

师:恩,有道理,我被你说服了。那就听你的!

师:好。中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可以说,在古代诗歌诞生之时,散文也出现了。大家可曾知道:散文为什么叫“散文”?

生7:因为内容比较多,比较杂,什么都可以写。

生8:写得随意。

师:你说的是结构上看上去松散。

生9:有时我读散文就觉得它往往会离题,但是好文章是不离题的,这也大概是“散”吧。

师:你说的还是内容、材料上的感觉。其实散文最大特点是形散——

生:神不散。

师:我觉得用“神聚”比较好。什么叫“不散”?否定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以前我们做的习题中,概括语段就是要把否定句剔除掉的吧。正面说,才可以给人清晰的印象。“形散神聚”,这还不是散文之所以叫“散”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应该是:诗歌讲究压韵,而散文则不压韵,声律上显得散乱却很自由。下面你们要听我对散文的发展罗嗦一番,并且还要把我罗嗦的话写在笔记上——

(生动手准备)

师:一、先秦散文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诸子散文,如《孟子》《庄子》,大家说还有什么?

生:《荀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师:算不算《论语》。

生10:算。也算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了。

师:好。另一类散文是历史散文。比如《春秋》《左传》《国语》。大家说《战国策》算不算?

生11:当然算。

师:它反映的是战国的历史,但是成书于西汉,笼统的说,可以归到先秦散文里。我要着重说的还有一篇很棒的散文,就是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写给嬴政的一封信。针对秦王嬴政将其他各诸侯国的人才驱逐出境,发表了广揽贤才为秦国服务的主张,非常华美。鲁迅都说“秦无文章,唯李斯《谏逐客书》一篇而已。”但是这封信是秦王朝建立前写的,我们也可以将它归到先秦散文一类。

师:二、汉魏六朝散文。这阶段散文秉承了先秦散文的发展体式,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等。历史散文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政论散文呢,我们就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另外还诞生出一种诗歌与散文结合的一类散文,叫赋,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大赋可以说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但内容上大都记述皇家生活,“劝百而讽一”,赞美一百处,最后提一条建议:园林固然美丽,皇帝您老人家出游,也别忘了保护龙体之类。所以现实感差了一些。不过当时写大赋的文人有不少。比较出名的“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前三位大赋都写得很大。张衡是天文学家,也是文学家,他的小赋篇幅虽小,但是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六朝散文主要以书信、奏章、辞赋为主。我们学过的有《出师表》《归去来兮辞》等。另外,才高八斗的曹植写过《洛神赋》,其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出洛神步履轻盈,身材婀娜之美。南朝被称过“江郎才尽”中的“江郎”,也就是江淹,在名篇《别赋》一开头就来一句非常煽情的话:“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可惜生花的妙笔一旦失去,再也写不出美丽的散文里。还有一个我非常敬重的任务,他叫嵇康。在我们看的《遥远的绝响》里,曾记述过嵇康写过一封比较有名的书信,跟他的好朋友山涛绝交,叫《与山巨源绝交书》,很有趣,自己不跟他来往了,却把儿子交托给他抚养。山涛也欣然应允。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魏晋风度吧。

师:说得比较累了。还要不要讲下去了?

生:要!

师:隋王朝与秦朝一样短命,文学上总把它附着在强大的唐王朝一起来说。隋唐散文是中国散文的转型期。我们看初唐的魏征的《谏太宗十思书》时,大概有个印象,内容是有的,形式上还是比较华丽,这是宫廷文学的作风。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振作起来,极力批判六朝以来形成的绮丽虚弱的文风,与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声若洪钟,振聋发聩。他们的文章说是“古文”,其实是自己的创造,自由而实在,韩愈的《师说》多有现实意义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还有“永州八记”《黔之驴》等,清新,现实,暗含讥刺,却又体现为人请命的深沉。真君子也!杜牧这人比较有才华,《阿房宫赋》说是写历史,何尝不是他早已觉察到衰落的唐王朝的政治嗅觉的表现呢。这是第三阶段。

师:第四阶段是宋代散文。任何一朝的散文都要解决形式与内容之间脱离的关系。欧阳修就大力割除形式主义文风,他做进士考试的主考时,就明确宣布“玩形式只能玩死自己的前程”之类的话,使“西昆派”无处遁形。实际上,欧阳修、苏轼等人散文眼光很宽广,取法范围也很大,他们对骈文并不那么深恶痛绝,相反还颇有喜好,所以他们的散文兼收骈文之长。在语言风格上,他们特别强调“切意”,虽也关心修辞,讲究章法、节奏,但都要符合“达意”的要求。不过相较于韩柳的散文,可以感觉到北宋几位大家散文的感情强度及语言张力是有所减退的。宋代理学兴起,在程朱看来,无论韩柳还是欧苏,尽管他们标榜儒道,却还是文人气过重,他们的文学追求仍然有害于道。随着理学渐盛,宋代散文也不得不走向衰落。

师:最后说明清散文。受到唐宋散文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散文基本上规唐仿宋,但复古中不断孕育变化。明代散文与诗歌相似,走过了一个类似马鞍形的发展历程。明初散文比较繁盛,代表人物是宋濂、刘基、高启和方孝孺等,《明史》本传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是历来学子必读篇目。文中写他求学的时候要跑几十里路,在大雪天达到馆舍的时候,脚已经失去知觉,别人用温水浇灌,才复苏。问老师问题是要看老师脸色的。你们现在呢?老师基本上是你们奴隶了。刘基就是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军师了,他的一篇《卖柑者言》极有讽刺意义,直指当权者高高在上、飞扬跋扈以至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实。随后是“台阁体”盛行近百年,明代散文步入低潮。直至明代中叶,文坛酝酿着新变。先是李东阳为盟主的“茶陵派”,继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又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为晚明狂士之文和晚明小品文的出现作好准备。另有以袁宏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提出了以“性灵说”为核心的文学主张,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一格”,文章清新洒丽,但也过于俚俗肤浅,之后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力倡“幽情”“别绪”,企图另辟蹊径。但他们又被后代正统文人讥为亡国之音。不管如何,晚明小品文以其清俊灵巧、富有情韵和具有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除了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家外,还有徐渭、王思任、陈继儒、张岱等都是小品文的重要作家。清代散文也分三个时期:先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侯方域、魏禧、汪琬等的学者散文,接着是中期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后期以龚自珍、魏源、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提倡“新文体”,为“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曾国藩的家书,看看他的文章究竟与哪一派有联系。

师:累啊。也快下课了。课后请大家熟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预习题请课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项脊轩志》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

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

A.前辟四窗,垣墙,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二、填空题

7.《项脊轩志》选自 代后期著名散文家 的《 》,项脊轩是 名,“志”是 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 、

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 、 和 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 , ,

, 。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 / ② / 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 / 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3.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不霁何虹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4.C 5.D 6.C

二、7.明 归有光 《震川文集》 书斋 记 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祖母、母亲、妻子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三、9.A 10.C 11.B 12.D 13.B 14.D

项脊轩志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模板

高考必背古诗文大全2021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与模板2021

赤壁赋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高二语文优秀的教案设计参考五篇

2021新版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2021

高二必修三语文上课教案的样板五篇

2021年上海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北师大高中一年级语文作文教案五篇

    2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