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报任安书》通过司马迁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文章大量运用典故,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散文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报任安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积累文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本篇文言文。

2、小组讨论,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查工具书疏通文意,自行领悟;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具: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受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当时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忍受奇耻大辱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报任安书》来寻找答案。

【作者和《史记》介绍】(参见《鸿门宴》)

【解题】

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实际上是暗示司马迁搭救自己,但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6.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二、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5.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三、词类活用: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特殊句式: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被动标志)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被剔去膝盖骨)

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7.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于”)

【内容】

1、第一段中,表示客套的词语很多,像“牛马走”“再拜”“辱赐”“非敢”“略陈固陋”“幸勿”等,这是书信体的特点。除了这些客套的话语之外,第一段有实际意义的核心词语是什么?由此可见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核心词语是“略陈固陋”,此段交待了全文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2、第二段的内容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本段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明确: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是为了父母妻子,也不是因为缺乏勇气,而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对“死节”看法的句子:“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3、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在列举“倜傥非常之人”时,有意突出了所有人物的什么共性?

明确:列举以著述闻世的前贤,说明自己也有相同的志向。这些人物都是在灾难中取得成就的,这中间也体现了作者自勉的意思。

4、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与第三段内容有何联系?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说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明确: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作者对这些发愤著书的古人进行了热情歌颂,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下一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

4、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再次倾诉自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作用:照应开篇。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的问题,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结束语】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这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着六个大字:“述往事,思来者”——而高高屹立的他,则正以身处黑暗时代的悲愤、正直,而又“桀骜不驯”的深沉目光,注视着千秋万代。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练习

1.选出加点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  )

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免除)  B.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相提并论)

C.其次不辱理色(肌理)     D.及在槛阱之中(监狱)

②(  )

A.且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

C.被箠楚受辱(用杖打,作楚囚)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2.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  )

A.灌夫受辱于居室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惟倜傥非常之人

②(  )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恨私心有所不尽

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选出带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  )

A.卒就死耳    轲自知事不就

B.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

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②(  )

A.徒见欺    视徒隶则心惕息

B.重为乡党所戮笑    重章叠句

C.仆诚以著此书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遽发姜戎

4.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  )

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当春乃发生         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②(  )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而无劳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吾尝终日而思矣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

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这说明他认为自己不是士人,没有必要去死节。可以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C.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意在说明受辱者能够在逆境中,知耻后勇,获得成功。

D.司马迁认为自己因为进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以致世世代代无法洗清。说他极其痛苦的心情常常在肠里转来转去,在家里恍恍忽忽,出门不知道去哪里。每想起这些受辱的事情,就常常汗流浃背,作者借自己受辱的感受间接抒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既表现了悲愤和不平,也表现了他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参考答案:

1.①B②A  2.①D②C  3.①B②C  4.①A②D  5.B

《报任安书》测试

一、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赠书 辱:承蒙

B.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

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倾:超过

D.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留下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拜:再一次下拜

B.推贤进士为务 务:事务、工作

C.若望仆不相师 师:效仿

D.刑不上大夫 刑:刑罚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见狱吏则头枪地

B.及罪至罔加 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则仆偿前辱之责 其次诎体受辱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受木索,暴肌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A.固主上所戏弄 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下流多谤议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5、下列各句中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若望仆不相师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A. 若 B.虽

居则忽忽若有所失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C.以 D.于

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灌夫受辱于居室

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二、8、名句默写

(1)人固有一死, , 。

(2)仆窃不才,近自托无能之辞, , , ,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这首诗写于辛弃疾南归后的第15年。当时作者36岁,任江西提典刑狱。

②鹧鸪的叫声在民间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请你结合诗句具体谈一谈,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 。

10、翻译句子。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答: 。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答: 。

课内阅读

阅读课内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 伏法:受到法律制裁。

B.卒就死耳 就:走向

C.其次不辱身 身:自己

D.被箠楚受辱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假令仆伏法受辱 固主上所戏弄

A.令 B.固

便言多令才 人固有一死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用之所趋异也

C.与

D.用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翻译句子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答:

(2)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父母,顾妻子 顾:怀念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分:道理

C.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表:表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仆虽怯懦,欲苟活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虽 B.然

今虽欲自雕琢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无兄弟之亲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之 D.于

况仆之不得已乎 或重于泰山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已,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候,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阖庐乃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九年,吴王阖庐(击楚),五战,遂至郢。伍子胥求昭王(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位),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 考:审问,核对。

B.可以其父质而召之 质:做人质,扣为人质。

C.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 去:离去,逃走。

D.伍子胥求昭王 求:请求,请求为父报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A. B.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 吴王阖庐召伍员以为行人

C. D.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伍子胥“隐忍”的一项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③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 ④伍胥逐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⑤止中道,乞食,至于吴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偏听偏信费无忌的谗言,便疏远太子,杀害伍奢,可见其昏愦不明,糊涂透顶。

B.伍尚为人仁孝,明知去楚都不能搭救父亲,但深怕有违父命,被天下人耻笑,最终还是自投罗网,被楚王杀害了。

C.费无忌仅为自保,便无数次调拨楚平王父子的关系,明知伍胥父子都是贤臣,却必欲杀之而后快,有此奸臣,国家必生祸乱。

D.伍子胥从一开始就能洞察费无忌和楚平王的奸计,为了报仇,不怕忍辱受苦,后终借吴国力量,攻破楚都,掘墓鞭尸,得报父兄之仇。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太史公”最后一段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极端窘迫的情况下也决不改变志向的人,即可称为真正的丈夫。

B.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常伦理是极端不合理的。

C.充分肯定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为人在世,不能平白无故与人结仇,既不能得罪上司,也不可结怨于同事。

6、翻译句子

(1)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

答:

(2)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

答:



报任安书高三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报任安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必备教案电子版案例五篇

2021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总结2021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知识点讲解2021

2021年高考语文授课教案高效指南五篇

2021全国卷高考语文必修课的教案详案五篇

2021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教案借鉴五篇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2021

    22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