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的作品。当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教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诗人高启及其诗作,了解本诗的内容。
2.技能目标 学习这首诗的艺术表达手法。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中歌颂祖国统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情。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2.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396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滚。历史上古都金陵几度废兴的往事如在眼前。
二、诵读品味,稳扎稳打
1.重要字音
瘗( )黄金 郁塞( ) 酒酣( ) 葱( )葱
武骑( ) 宫阙( ) 萧( )萧 铁索横( )江
2.解释词义
(佳期葱葱至今王)葱葱: 王: 坐觉:
3.重点领悟
结合全诗,分析“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这四句诗的思想内容。
三、披情入文,探究深化
诵读全诗,划分这首诗的层次,说明每个层次的意思,并说说这种递进式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提升,诵读分析
反复诵读全诗,试析:本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五、开拓视野,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测试
一、 填空(1-10每空1分 11-14每空0.5分 共30分)
1浮云为我阴,--------------,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窦娥冤》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急,----------------,-------------------。——《西厢记》
4、-------------,----------------。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6、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7、凿开混沌得乌金,-----------------。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声称力,-------------。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咏煤炭》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9、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那里去辩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10、宋濂, ----- 朝人。著有-----------。
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12、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 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13、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
14、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
1、下面哪个诗人及其作品属于浪漫主义()。(5分)
A雪莱——英国——《西风颂》 B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福楼拜-----《萨朗波》 E莫泊桑-----《羊脂球》
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5分)
A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法国现实主义奠基人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
B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在俄国,浪漫主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C 浪漫主义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在中国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恽敬、张惠言等。
D 明朝四大才子及其代表作:唐伯虎《江海歼渠记》、《新闻记》 祝枝山《六如居上全集》
文征明《秋风纨扇图》 徐祯卿《江行记》
三、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3分)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分)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3分)
四、文章赏析(20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3分)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2分),为什么?(5分)
2、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5分)
3、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五、诗词默写(30分)
1、默写《天净沙 秋思》(3分) 简析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默写《山坡羊 潼关怀古》(3分)
3、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6分)
4、默写《咏煤炭》(5分)
五、选择性默写(10分)
请任选下列一篇文章按要求默写
泰戈尔《纸船》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参考答案
一填空(1-10每空1分 13-16每空0.5分 共30分)
1 悲风为我旋
2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5 山河表里潼关路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
6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7 藏蓄阳和意最深 铁石犹存死后心
8 穷冬烈风 足肤龟裂而不知 媵人持汤沃灌
9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0 明 《宋学士文集》
11 不要心急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2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 仰望天空,
13 夜来了 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14 一个人静悄悄地 茫然地徘徊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
1.高启:元末明初著明文学家。
2.钟山句:钟山即紫金山。
3.欲破句:本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
4.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5.城南台:即雨花台。
6.坐觉:自然而觉。
7.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8.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9.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10.萧萧:冷落,凄清。
11.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务,致力,从事。
12.我幸句:圣人,指朱元璋。
[评析]: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无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疏放,不拘礼法。曾参与编修《元史》。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众体皆长,尤工于歌行。著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