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推荐文章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是一首诗歌,作者威廉·华兹华斯。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案
[预设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通过多媒体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诗人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创作特点和对英国诗歌发展的贡献;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意象意义的把握来理解诗歌内容。
二、能力目标:
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两个意象的含义,重点是理解“水仙”的象征意义。
三、审美目标:
能通过美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诗人追求理想世界的执著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在精神世界里漫游的精神,去不断追求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主题,准确把握诗歌的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
一、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即两个意象内含的准确把握
二、体会精神漫游与人生理想追求之间的关系。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歌可采用反复诵读、讨论、教师点拨、品赏探究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
因为有了前一首诗的“扶引式”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诸如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体会感情等学习诗歌的方法,学习这首诗就主要让学生根据前边学习的方法自主诵读、讨论、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教师作适当点拨,帮助他们通过对诗歌意象含义的准确把握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从而学习诗人“精神漫游”,去不断追求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学时安排]
拟用1学习。
[学习程序]
课前准备: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相关资料,对华兹华斯的创作及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所了解。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华兹华斯的诗歌《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
师:你认为这首诗写什么?谁来说说?(交流)哪位同学再来说说你的观点?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这里是朗诵。大家听后看有什么疑惑、问题或个人的思考。(请一位同学朗诵诗歌)
师:谁有问题、疑惑或个人的思考?(视情况而定)
二、走近诗人,了解诗人创作及其作品
师:大家都查华兹华斯的有关资料了吗?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谁还能做些补充?
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同学们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搜集资料,这是一种好习惯。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将会是一生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养成了,我们就会一辈子受益。知人论世是鉴赏评价作家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要理解作品,对作家及其创作情况作一些了解是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详略情况作适当补充)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曾在英国西部山地的湖畔聚居,其诗作又多描写湖畔而得名),1843年被宫廷奉为“桂冠诗人”。1798年,不到28岁的华兹华斯与塞缪尔·柯勒律治(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认为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心理治疗作用,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他注意吸收民间诗歌的艺术特色,采用民间生动、淳朴的口语。这使他的诗独辟蹊径,呈现出清新、质朴、天然成趣的特点,被称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和“诗的风景画家”,从而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序曲》《远游》,组诗《露西》等,此外还有《我们是七个》《丁登寺》《孤独的收割人》等收在《抒情歌谣集》的著名抒情诗。
三、走进诗歌,理解内容
1诵读领会,把握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认真体会这首诗究竟写什么内容。
师:这首诗是华兹华斯描写自然的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你认为这首诗的叙事线索是怎样的?理解这首诗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哪位同学来说说?谁还有不同的观点?哪位还想补充?
师:细细品读这首诗我们就会发现,诗的叙事线索是比较清楚的,即当诗人在独自漫游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一大片金灿灿的水仙。这种千朵万朵的水仙起舞的景象让诗人看了又看,心有所悟,十分喜悦。但还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喜悦,这中间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后来,当诗人在精神世界里漫游,感到神思恍惚或者陷入沉思,感到寂寞时,眼前便会浮现出那些水仙,并且全身心都变得满怀欢愉,像要伴随水仙翩翩起舞。
2抓住意象,跨越障碍
师: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把握以下对立的意象意义是关键。诗中的对立意象:独自漫游——千万朵欢快起舞的水仙,精神上的独自漫游(心神恍惚、深思、寂寞)——(想起)欢乐的水仙是我们理解诗歌主题的障碍。
师:什么是“漫游”?漫游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视情况而定时间)
(老师视交流情况作点拨使其明确:“漫游”就是离开家园,去没有目标地、随机地四处寻找理想中的事物。漫游的特点是:通常是一个人,没有稳定感,四处漂泊,风餐露宿,相对于呆在家园中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艰苦、非常孤独甚至充满危险的事情。漫游者和目标追求者的不同在于,他没有目标,只有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理想,因此,它必然会经历许多想象不到的磨难,但还不知道这些磨难能不能把自己引向那理想的圣地。因此,漫游者是孤独的、无力的和空虚的。而那些虽然也要经受风霜雨雪,但因为目标明确、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追求者,因此,他们的精神是充实的、乐观的。漫游的人四处流浪,期待着心中的理想之地忽然出现。但在这追寻过程中的孤独和寂寞,则是漫游的人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师:大家读读诗的开头,看诗人是以一个什么形象出现的?(略作讨论)
(这是学习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这里可以做些点拨引导工作。)
师:是的。诗人一开始就以一个漫游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在漫游中忽然发现了“在湖边”,“在树阴下”,“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的水仙,它“金黄”“闪烁”“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这一大片美丽的水仙让诗人欣喜不已,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漫游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是独自一人,而水仙却有千朵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边、树阴下的;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则是欢快起舞的。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满活力,让诗人感到由衷的向往。但是,诗人并不知道这个水仙世界会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追求这个理想世界。可是,时间在流逝着,而诗人却始终无法忘怀这金灿灿的让他欣喜不已的水仙世界。因此,每当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心神恍惚、陷入沉思、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曾点亮了他的眼睛的水仙,也会立刻变得欢愉起来。
师:(激疑启发)谁能说说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时候的水仙还是大自然中的水仙吗?如果不是的话,她又是什么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补充)
师:(点拨明确)哦,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很高兴啊,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中的水仙不仅仅是水仙了,而是一种象征物。她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东西,我想同学们是不难得出答案的。至于她究竟象征着什么,同学们有的认为是一种很具体的事物,有的认为是一种群体或集体事物,说法各异。在这里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仅仅一瞥,就望见了千万朵”这些诗句就不难看出,它象征的是一种集体性的美好东西。至于具体象征什么,我们还是让她“朦胧”着吧,大可不必落得太实,太实了反而限制了诗的想象美和朦胧美。
四、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的精髓,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师:这首诗又译作《咏水仙》(见刘湛秋、雷霆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世界抒情诗选》,顾子欣译),请你对比这首诗两种译文的不同题目,你认为哪个好,理由是什么。
师:(点拨激疑)两个题目各有优长。从表达精神漫游主题的角度看,《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这个标题好,他更能表现诗人对精神的不懈追求。如果从咏水仙,表达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怀主题的角度讲,《咏水仙》这个题目好。就看诗的落脚点或者重心在哪里。不过,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没搞清楚,从诗里看出,水仙的世界虽然美好,但并不属于诗人,那他的独自漫游与千朵万朵的水仙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说,千朵万朵的水仙与诗人的独自漫游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竟然这样念念不忘?
(学生广泛讨论)
师:(点拨明确)水仙表面看起来好像的确与独自漫游的诗人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它却给孤独、寂寞的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诗人处在寂寞孤独的时候,那“金黄”“闪烁”“连成一大片”“千万朵”“频频点头”的水仙却安慰了他的灵魂,让它得以暂时休息,暂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以便让他蓄积力量,继续上路,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地方。这让人不由想起了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精神上的漫游是诗人永恒的状态,而精神上的漫游这也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长久的主题。实际上,我国古代也有许多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和事,但和西方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漫游”都是有目的的,如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他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纲领;司马迁游历大半个中国是为了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考证历史事实,以便写作《史记》;李白游历了东南大半个中国,是为了赏尽天下美景,以便写出更好卖的诗作;徐霞客几乎阅尽华夏山水,是为了进行科学考察,以便对地理进行科学研究……东西方人文学者都很重视个体精神的建构,都很重视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我们自然不能放松这种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和构建。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原文阅读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
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峦;
忽然间我望见金黄的水仙——
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
在湖边,在树阴下,
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
辉映着,闪烁着,连绵不断
就像银河里的星星,
这些水仙沿湖湾的边缘
伸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
仅仅一瞥,就望见了千万朵,
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
波浪在旁边喧腾,但水仙
远远胜过波浪四溅的欢乐。
有如此欢快的事物作伴,
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
我看了又看,却并未领悟
这景象给我带来了怎样的财富。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展示课件):给大家准备了份文化快餐,猜个小谜语,看看材料中的美男子变成了什么?
生:水仙
师:那么,“水仙情结”又是指什么?
生(思考):……
师(提示):材料中的美男子有一种什么倾向?
生:自恋
师:对,所谓水仙情结说的就是自恋情结。
师: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顿视觉的盛宴,请看……
师(课件展示水仙花的精美图片和知识介绍):美丽的水仙花有一些很美的名字,如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等。
师:当然刚才那个美妙的水仙世界是外在的,是老师给大家的,更美妙的水仙世界在哪里呢?这就要靠我们大家通过语言文字激活我们的想象,在我们的心中重新建构。
师(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另译名《咏水仙》,作者华兹华斯,同学们对他有了解吗?
生: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的诗流露出强烈的诗情画意,被称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和诗的风情画家。
……
师补充:他深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影响,卢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回到大自然去,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华兹华斯着力于表现自然美,这很容易让大家想起中国古代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
生:王维
师:好!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让我们走进作品,走进作家用文字为我们建构起来的美丽的水仙世界,让我们去充分感知水仙的欢乐,去体会作者心灵的跳动。
师(展示课件,领读):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
生齐读:……
师:接下来,换一种方式读,请大家自由朗读,放开喉咙,尽情地读,读到自己就是那水仙,就是那高飞的云。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没有走进诗人所建构的水仙世界?有没有读出些感觉?有何印象和评价?
生: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见一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微风轻轻吹拂,湖面绿波荡漾,金黄的水仙翩翩起舞,我的心情也飞扬起来。
生(一齐鼓掌)
师(很受鼓舞):我很欣赏同学们这两点:一是敢于展开想象,二是懂得用掌声表示欣赏和鼓励。
生:读这首诗,我想起了茫茫的草原、皑皑的雪峰,想起了蜂飞蝶舞的情景,我仿佛来到西湖茶园,品香茗,赏美景。
师:热爱生活,好!
生:作者笔下的水仙世界宛如仙境,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师:“冲击”二字精妙!
生:作者在第三节说“并未领悟”,为什么后面又说“领悟了”?
师:这是第一位将问题抛给课堂的同学,这说明他有一颗爱……
生:思考的脑袋
师:这颗脑袋很值钱哦!
生大笑
师:哪位同学肯接下这个问题?
生:我想诗人也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
师: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陶醉于某一事物时,我们的思想近乎停顿?再则,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的体会也要经过时间的过滤与沉淀。
师:诗中“云”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这形象有些什么特点?
生:诗人的自我形象
生:超凡脱俗
生:清高
生:纯洁
生:孤傲
师板书:云(诗人)清高孤傲的 (打住,让学生思考找出中心词)
生:漫游者形象
师:诗人笔下的水仙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生:美丽
生:多
师:最能揭示水仙灵魂的是哪两个字?
生:欢乐
师:这充满生命力的欢乐的水仙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
生:安慰
师: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水仙不也成了诗人一笔宝贵的精神么?
生:同意
师:我们能不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某种价值取向?
生:追寻、向往、热爱自然和自然美
师:好的。总结起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师:同样是描绘风光,同样是写花,王维的《辛夷坞》这首诗又带给大家哪些不同的感觉?
师展示课件
生齐读: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生:王维写的是芙蓉花,表现了诗人的寂寞
生:作者写芙蓉花开了又落,无人欣赏
师:好的,王维有“诗佛”之称,他的许多诗作热衷于表现禅趣、禅理,喜欢在诗中营造空灵的境界,大家可以结合这一点在课后继续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