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灯下漫笔》是鲁迅的作品。本文对中国封建文明进行反思批判,反映鲁迅“以人民地位为角度的”历史观点,对中国封建文化持否定态度的变革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下漫笔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灯下漫笔》教案

教学目的

1、 领会文章的深刻思想

2、 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

3、 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二、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忧愤深广的杂文。鲁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凝结成一个痛苦的结论:中国人的历史不过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怪圈中恶性循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中国百姓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人”,顶多不过是奴隶(或叫“牛马”)。文章最后,寄深切希望于青年改变这一悲哀的现实,创造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学习这篇文章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精神实质鲁迅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鲁迅的文字是如此含蓄,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适时点拨

三、 重点和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个等级:

奴隶(牛马)

下于奴隶(不及牛马)的东西

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言: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再到鲁迅照片的赏析

(二) 质疑释疑:

1. “第一、二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有什么 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质:始终是奴隶(牛马)。

2.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课文中:

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

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3你理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即:

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时代。

4.作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的?“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第二课时

目标: 杂文的写法与练习

步骤:

1. 杂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传说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古道今,就实避虚,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如何鲁迅所提供的这个“钞票换银圆”的故事,提炼出自己的思想?

讨论,提问)

2.词语解释: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皇恩浩荡: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产生、发生。

先儒:先前的文人。

纳粮:交赋税。

3.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

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

“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

3.练习

课内:

a.完成课后练习三

b.比较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所蕴涵的感情

课外:《3+X强化训练》第一、三、四、五题

附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 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成就 5

尊重需要:尊严、自尊 4

社交需要:友谊、爱情、归属感 3

安全需要:安全、职业、医疗、养老 2

生存需要:吃、穿、住、行、性 1

附2:几个相关概念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具体为:自由、平等、博爱。

《灯下漫笔》强化练习题

阅读文章第1~5段,完成文后各题

1.“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1)“至多不过是奴隶”就是________时代。

(2)“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________时代。

(3)争“人”的价格,就是________时代。

2.“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这个话里面又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

________

3.在鲁迅看来,天下大乱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4.作者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开国元勋是些什么人物?

________

5.为什么说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不值得神往?

________

B卷:综合创新练习题

(一)综合创新题

1.阅读题: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着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小说“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

(1)

(2)

(3)

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的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个字)

(1)

(2)

(3)

3.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每条不超过15个字)

(1)

(2)

4.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

5.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境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不超过20字)

6.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三项是

[    ]

A.文中最能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B.樱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C.“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境。

D.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E.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子有像蝴蝶一样的外貌。

F.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

(二)写作题

世纪回眸,你从《灯下漫笔》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在哪里?

谈谈你的想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灯下漫笔》测试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1.“嗜好”指 _________。“爱情”指_________ 。

2.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C.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

3.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

A.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

B.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

C.物价飞涨,剥削严重。

D.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_________。

2.“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________。

3.“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作用。

4.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里用得是反语

B.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5.请举出这种“万分喜欢”的生活现象,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 。

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不过是奴隶,到现在□如此,□□下于奴隶的时候,□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又属于□□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在上文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词语,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文中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

A.是对前文意思的转换。

B.对前文的意思的解释说明。

C.是并列关系的连结。

D.是对前文意思的补充完善。

3.文中“‘人’的价格”是指 __________ 。

4.“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意思是( )

A.中国的百姓不偏不倚,有公正之心。

B.中国的百姓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

C.中国的百姓在战争时期是极其善良的。

D.在官与匪之间,中国的百姓无法作出选择,只能当牛做马。

5.“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1.文中“先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一治一乱”,“治”与“乱”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

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第一自然段共5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2.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参考答案:

一、1.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爱好的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相爱之情)。

2.C 3.B

二、1.银子

2.靠这些银子为生

3.正常的要求不能实现,降格以求其次,反而有被扭曲的满足感。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4.D 5.略

三、1.①向来,时间副词,说明中国人“不过是奴隶”由来已久;②至多,强调中国人稳做个奴隶也并非容易;③仍,“不过是个奴隶”的严重状况没有变;④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承前文引出“下于奴隶”的境况;⑤却,此处起进一步说明前文的作用;⑥但,进一步强调的作用;⑦无论,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说明了“老百姓是中立的”的情况。

2.A

3.生命个体在人文背景下所应具备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特性。

4.B

5.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的奴性心态。这是千百年封建思想统治对人性压抑的恶果,是一种人格悲剧。

四、1.古代有学问有地位的文人墨客。

2.①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②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五、1.A 2.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高三语文教案五篇

2021诉肺腑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走近屈原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香菱学诗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电子版教师参考教案五篇

高三语文必备教案电子版案例五篇

2021香菱学诗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最新的高三语文教案

    22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