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论快乐》作者钱钟书。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的随笔。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快乐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论快乐》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 了解作者的作品情况,

3.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4. 体味重点句子的含义。

5. 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

6. 体会钱钟书幽默智慧的散文语言,

7. 学习作者生动幽默、练达警策、言简意丰的语言表达,

8. 理解追求高雅格调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把握本文的语言风格;通过品位语言来提高人生的格调,培养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洗练出一个既有品位又幽默可爱的自我。

学法点拨:

联系时代背景,注意理解语言。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实施:

1. 课前预习课文,2. 思考以下问题:

(1)。预习全文,看文章从那些方面论述了快乐?每一方面又是如何具体展开论述的?请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并适当作一点批注.

(2)。品读语言: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并适当加以点评.

(3)。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快乐的看法.

2.导入新课

由《写作基础》中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有感进入他的另一篇文章《论快乐》

3. 简介钱钟书及其作品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淳朴而保守的家庭,自幼入学读书,天资聪敏.1929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1935年与杨降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一直从事教学、写作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钟书学贯中西,渊博而睿智,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管锥编>.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总共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而这一切他都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绽然,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们沉思良久,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4.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5.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快乐,6. 教师板书生字词。

7. 请学生概括每段内容,8. 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从多种民族语言.心理和文化的角度论说快乐的飘瞥难留。

(2)“永远快乐”,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3)快乐是”希望”的泡影,只不过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4)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5)发现了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小结:本文思路开阔(所举事例包括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令人目不暇接),文章层层见深(由词语的解释到论断的生发在到观点的延伸,文意不断地向更深层推进)。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对快乐的种种理解。

9.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10. 作者反复11. 举例、一再强调“苦中作乐,12. 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13. 有什么深刻含义?由此问引出时代背景。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阻挠,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毕胜论”.中国”毕亡论”,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论快乐》强调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文章宣言,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这更是当时抗日到底的精神写照.

14. 品位深刻、幽默的语言。(可以就疑难句子提问)

15. 对于快乐,16. 不同17. 的人有不同18. 的理解,19. 请同20. 学们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快乐的理解。

老师说:“达观即快乐。”

《论快乐》赏析

《 论快乐》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作者站在人生的边上谈论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启迪。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所以钱钟书的文章,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仔仔细细地把玩,方能领悟到其中的妙处。

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也很强的随笔。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使得文章文采斐然,而且使得议论深入浅出,活泼灵动,通篇蕴含着浓郁的幽默情趣。可以说是作者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莞尔,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沉思良久,再三咀嚼回味……

具体来说,在论述有关“快乐”的以下观点时,比喻的运用尤为出彩:

一、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1)“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人在一生中要忍受许多痛苦,但是那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就赚我们活了一世,这里用“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和“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来比喻快乐对人生的诱惑作用,体现出对世事的达观、洞悉,形象鲜明,意蕴深刻。

(2)“快乐的引诱,不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人活一世,虽然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可以始终抱着快乐的希望——死后有个天堂在等待我们。那快乐的希望就好像“鱼饵”,而我们就好像明知钓钩有危险仍偏要去抢食饵料的鱼儿一般。所以作者才说“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这里的比喻体现出一种高卓的智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面对快乐的诱惑而无怨无悔的揶揄和嘲讽。

二、快乐是属于精神的。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为了说明这一道理,作者首先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分析,“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由于离别,哪怕面对的是美味佳肴,精神也是痛苦的,这里用“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接触空气”来比喻内心的痛苦,透着灵性,寓意深刻,而又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三、精神可以使肉体痛苦变成快乐。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人生常常遭遇痛苦,但精神却可以改变它,使人乐观,使人能够苦中作乐。这时,精神就变成了炼金术,肉体的痛苦就可以变成精神上的快乐。所以,“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这里的比喻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体现出作者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

四、快乐能把忍受变为享受。

“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

疾病也是常常遭遇到的痛苦之一。有了病,当然是痛苦的,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病了,可以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休息一下。此时,疾病就仿佛一位温柔的女教师,轻声教导你要好好休息,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从而使对病痛的忍受变为快乐的享受。这里的比喻新奇、贴切,灵性十足,趣味横生。

总之,阅读本篇我们常常为钱老充满智慧的语言拍案叫绝。特别是大量精彩的比喻,喻得机智、妥帖,喻得颇有趣味。它们以联想、想象为桥梁,浅显易懂,透着灵性,寓意深刻,俏皮而耐人寻味,是难得的语言典范。

《论快乐》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论快乐(节选) 钱钟书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予。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 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现,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予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譬如从写《先知书》的所罗门直到做《海风》诗的马拉梅,:郎觉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体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苏东坡诗就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1.下列有关“快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快乐的向往和追求成为人生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忍受痛苦,保持乐观。这种向往和追求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

B.虽然肉体上受到了舒服痛快的物质刺激,人们能感到快乐,但是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

C.精神可以战胜物质,所以面对“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千灾百毒”的苦难,有人毫不计较,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

D.写《先知书)的所罗门、写《海风》诗的马拉梅,以及苏东坡,都能从痛苦中寻找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

2.“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作者认为进步在什么地方?(6分)

3.选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两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结合例句,分析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D(所罗门和马拉梅不是。)

2.①肉体痛苦不再可怕(或“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②肉体痛苦可以转化成精神快乐(或“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或“人能苦中作乐(或“把忍受变为享受”)。(每点3分,共6分)

3.①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②比喻论证。③引用论证。④假设论证。(所举例子论证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每例3分,两例6分;两例论证方法重复算一例。)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高三语文教案五篇

2021诉肺腑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走近屈原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香菱学诗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电子版教师参考教案五篇

高三语文必备教案电子版案例五篇

2021香菱学诗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1最新的高三语文教案

    2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