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陈奂生上城》是近代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奂生上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陈奂生上城》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杂的人物形象

2.比较人物心理与<项链>的区别

3、巧妙的情节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领悟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现代作家,他们又是怎样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呢?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高晓声(1928~ ),江苏省武进县人。1950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收田财》。1957年,高晓声因和江苏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口号,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

三.字词识记:(幻灯投影)

四.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给三部分命小标题。

(一).昔日漏斗户,今日娇娇人;

(二).有心卖货生灵光,无钱买帽出错招;

(三).病遇吴县长,头回享“清福”

五.赏读第一部分:(讨论问题)

①课文开头两句有何妙处?读这句话当持怎样的语调?

提示:开头两句采用民间诗歌语句形式,一个“漏斗户主”,一个“悠悠”的神情,身份和神态两相对照,诙谐幽默之味油然而生,从而奠定全文情感基调,以幽默风趣的语调,挖掘农民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调轻松,问题却深刻而沉重。

教师可以范读这两句话(配唢呐曲子,模拟“陈奂生”走路的姿态)。

②“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烘托人物愉快轻松的心情;渲染改革开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

③开放前后,陈奂生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大不相同”?而如今他的精神生活有怎样?

提示:根据第五六自然段概括其生活变化;他的精神生活无非就是佩服“陆龙飞”的一张嘴,希望自己总有一天能说会道,能神气起来。这恰好说明农民生活上脱贫了,但精神生活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④陈奂生不会打听,不会说,他把这点当作最大的毛病,你怎样看?

提示:认识到两点,一是农民的老实憨厚,一是农民想改变自己的精神生活。

六.赏读第二部分:

①这一节作者安排有何巧妙之处?

(学生回答,说出一二处即可)

②卖帽不成这件事的背后有何意图?

提示:暗中说明农民由于长期处于被禁锢的小农经济之中,根本就不懂得买卖的计划,从而对以前的政策表明了作者的批评态度。

③作者安排卖油绳少了三角钱这一情节,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以理解成做生意生疏,或社会风气不好等,表明精神文明确实是个社会问题,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我们在注重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得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

④陈奂生生病这一情节,实际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今年好象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日子不好过,非买一顶帽子不行。”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第三部分,概括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一.处理课后练习三。

二.赏析第三部分。

①作者安排吴书记帮助陈奂生这一情节,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提示:揭露官僚主义作风。吴楚救陈体现了他人道,关心老百姓的一面,但他安排了之后,却不管事情的结果怎样。只知道安排,却不知道深入办理。“就说是我的朋友”更是体现了讲关系、开后门等现象的普遍性。

②写陈奂生对吴书记的感激,作者是怎样写的?其用意又如何?

提示:有两处。“陈奂生想到这里……便一条线挂下来了”;“陈奂生想罢……却又吃了一惊”。两处细节描写真实地突出地显示了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的诚挚与单纯,另一方面又与后文交钱的懊恼形成对比,深刻地讽刺了官僚主义作风给农民造成的麻烦和苦恼之大。

③陈奂生结帐前后,女服务员的态度有何变化?

④自读小练习:读“陈奂生出了大价钱……买,不买还要倒霉的!”一节完成后面的问题。

(1.这一节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和动作描写)

性格特征是:(本质是善良的,但受伤之后又把他心眼小、幼稚可笑、自作自践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2.“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这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和鲁迅笔下的阿Q实际并无多大区别,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阿Q就要报复,现在陈奂生也沿用了这种手段,说明尽管已经改革开放了,但农民的思想上依然糊涂、愚昧、麻木,他们依然还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

⑤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结尾有何深意?

提示: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做课后练习一.概括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

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五.讨论:联系我们现实的生活,说说事过二十年,陈奂生的精神生活现在又怎样呢。(学生简单写下发言稿,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若时间不够则做课后练笔)

《陈奂生上城》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禁(j9ng)不住  暖烘(h#ng)烘  瘪(bi7)气

B.打烊(y4ng)  冠(gu4n)冕  太晏(y4n)

C.莳(sh0)秧  三爿(p2n)店  砧(zh1n)板

D.簇(c))新  倒把(b3)  惬(q@)意

2.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横竖到今天中午十二点为止,都收一天钱。”(反正,是贬义词)

B.陈奂生看着她,真是绝色。(极美的面貌)

C.他用手一摸,身下贼软。(贼,非常,很)

D.十一点二十分还有一班车,不过太晏了。(晏,迟、晚)

3.在下面句子空白处,依次填写的叠音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奂生想罢,心头 ________,眼泪________。

②原来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________……

③大姑娘一面________地寻话说,一面就把开好的发票交给他。

[    ]

A.暖烘烘  热辣辣  美滋滋  软款款

B.热辣辣  暖烘烘  美滋滋  软绵绵

C.暖烘烘  热辣辣  亮澄澄  软款款

D.热辣辣  暖烘烘  亮澄澄  软绵绵

4.在下面句子空白处,依次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别人能说东道西, ________,他非常羡慕。

②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 ________,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③他陈奂生是个堂堂男子汉,一生干净,________,死了也口眼不闭。

[    ]

A.说三道四  偷鸡摸狗  问心无愧

B.扯三拉四  偷鸡摸狗  顶天立地

C.说三道四  投机倒把  顶天立地

D.扯三拉四  投机倒把  问心无愧

5.下面对主人公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物质生活提高后,他有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但仅限于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之类。

B.主人公身上还有着愚昧、落后、自我陶醉的种种表现,说明我们生活中有着封建等级观念、门阀观念等封建思想。

C.主人公饿了啃僵饼,渴了捧水喝,病了就熬着躺在车站长椅上,睡了五元钱的招待所叫苦不迭,都能看出他的愚昧、落后、小农意识。

D.主人公的想法、作法与其“前辈”阿Q是相同的。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过是“自欺”罢了,而陈奂生不仅“自欺”,而且“欺人”;更为可悲的是,被“欺”之“人”居然买他的账!

6.下面对小说情节特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买帽子是一个巧妙设计,既见昔日贫困,又见今日好转,既照应“今年好像变娇了”又开启今夜要感冒。

B.车站地点是个巧妙设计: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巧遇吴书记非此地莫属。

C.情节的发展完全是按照时空的顺序展开的。

D.陈奂生上城竟住进高级房间,是个奇遇。这奇遇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吴书记。

7.对小说艺术手法与技巧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巴尔扎克曾说过:“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可以“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作者就是将陈奂生性格放在同新环境的冲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B.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陈奂生的经历,将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进行了对比,揭示出城乡差别。

C.作者采用了“寓洋于土”的叙述方法,内容上的展现与揭示是深刻的、丰厚的、多层次的,丝毫不逊色于当代作品,形式上又采用了传统的、民族的方法。

D.小说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把陈奂生的行为与心理看做一种象征性的东西。然后,从个别到一般,联系别的实际生活,从更广更深的意义上理解陈奂生的社会价值。

二、阅读下面各段文字,完成8—11题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是力气大,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一束灯草,晃晃荡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高,腿儿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何况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8.这段文字写出了陈奂生________的心理,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以及________揭示出来的。

黄昏空闲时,人们聚拢来聊天,他总只听不说,别人讲话也总不朝他看,因为知道他不会答话,所以就像等于没有他这个人。他只好自卑,他只有羡慕。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哪里有听的,他爱去听,哪里有演的,他爱去看,没听没看,他就觉得没趣。

9.画线句说明主人公有________样的想法(用课文原话),而这想法明显带有________的烙印。

10.从这段描写我们看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________。

A.啃完饼,想想又肉痛起来,究竟是五元钱哪!他昨夜上在百货店看中的帽子,实实在在是二元五一顶,为什么睡一夜要出出两顶帽钱呢?连沈万山都要住穷的……

B.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11.A、B两段文字中,针对五元钱住招待所的事主人公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D  5.C  6.C  7.B

二、8.轻松愉快、充满希望也充满力量的心理,通过动作、肖像及景物烘托。

9.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这种想法带有小农经济烙印。

10.淳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自尊又自卑

11.一方面,他为五元高价而惊愕、痛苦、不解——这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勤劳操劳半生的农民的勤俭本质;另一方面,他为花了五元钱就“买了”一番动人的经历而大感“值透”,为仅仅花了五元钱就买到精神满足而得意非凡,这又表现了他的自欺,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反映出他愚昧、落后的一面。

《陈奂生上城》同步练习

1.下列各加粗字都有两个注音,请选出正确的来

①像拎了束灯草(a.l9ng  b.l0ng)

②禁不住(a.j9n  b.j@n)

③横竖不要钱(a.h6ng  b.h8ng)

④喷嚏(a.t0  b.t@)

⑤抨碎泥块(a.p6ng  b.p0ng)

⑥莳秧(a.sh0  b.sh@)

⑦一蔸莳六棵(a.d#u  b.d&)

⑧三爿店(a.p2n  b.b4n)

⑨强撑着(a.qi2ng  b.qi3ng)

⑩捺了捺(a.4n  b.n4)

2.分别选出错别字最多和最少的项

A.到了走廓里,脚低已冻的冰冷,一瞧别人是穿了鞋走路的,知道不碍,也套上了鞋。

B.一向听说招待所的住宿费贵,我又没处报消,这样好的房间,不知要多少钱。

C.像菜刀剁着钻板似的笃笃响着说:“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横竖到今天十二点为至,都收一天钱。

D.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的叫到:“有了。”

错别字最少的一项为

[    ]

错别字最多的一项为

[    ]

3.选出结构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

[    ]

A.尴尬      陡增     两脚一踹   阴差阳错      改变面貌

B.懊悔       倒霉     飘然而去   忐忐忑忑      细关节脉

C.砧板      便宜     冷若冰霜   肢体瘫软      两膝打颤

D.涵养      晦气     一走了之   牵肠挂肚      凯旋回府

4.选出与例句中“了”的词语相同的一组

[    ]

例句:本想一走了之

A.也算上了四年学,早忘光了

B.四九改朝换代,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

C.既不特别又是别人一目了然的

D.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挺愉快

5.选出下列各句中的“不”无实际意义的一项

[    ]

A.自己根本不会在城里住夜

B.他不知道别人怎么会碰到那么多新鲜事

C.一阵阵冷风吹得头皮好不难受

D.陈奂生这一年真交了好运,逢到急难,总有救星。他发高烧昏睡不久……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吴楚不仅笑了起来,他今秋在陈奂生的生产队里蹲了两个月,一眼就认出他来

B.这吴楚原和农民玩惯了的,一时顽皮起来,就去捏他的鼻子

C.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破口上试了试,便睁开眼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

D.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

【答案梳理与解题思路·方法探索】

1.①a  ②a  ③a  ④b  ⑤a  ⑥b  ⑦a  ⑧a  ⑨b  ⑩b

2.错字最少的为B,最多的为A

[提示] A有三个错别字:廓——廊,低——底,的——得; B有一个错别字:消——销;C有两个错别字:钻——砧,至——止;D有两个差别字:的——地,到——道。

3.A

[提示]其结构顺序为:单纯词→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动宾式;B有3个联合式;C、D各有两个联合式。

4.C

[提示]C与例句中之“了”均为动词——C为结束,例句为了解明白;其他各项为助词。

5.C

[提示]“不”只加重语气加深程度,起强调作用,另如:好不热闹——极热闹;好不快活——极快活。

6.D

[提示]A项的语病在于错用了不仅,应当是不禁;B项的毛病在于错用了顽皮,应当是调皮;C项的语病在于错用了试一试,应当是拭一拭。


陈奂生上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高三语文重要复习知识难点深度归纳2021

常考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最新2021

初二作文1000字-读《陈奂生上城》小记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有哪些 高考作文三个常用主题素材参考

改朝换代【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23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