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庄暴见孟子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庄暴见孟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C.过程: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亮点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变乎色”应是“愠怒之色”。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庄暴见孟子》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1)A、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C、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C投诸渤海之尾D文王之囿,共七十里,有诸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百姓闻王钟鼓之声B ①可得闻与 ②不与民同乐也
C①臣请为王言乐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D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笑 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3.按句中“疾”字含义将句子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⑤草枯鹰眼疾 ⑥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⑦若皇上阅兵时疾驰入营 ⑧声非加疾也
A、③④⑥/①/②/⑤⑦⑧ B、②③④/①/⑥/⑤⑦⑧
C、③④⑥/①/②⑧/⑤⑦ D、②③④/①⑥/⑤/⑦⑧
4.加点字不破读的一项是( )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5.对加点虚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王语暴以好乐 ④暴未有以对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曰:“可得闻与?” 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C、王变乎色曰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7.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大王把他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却没有什么话回答他。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C、臣请为王言乐——请允许我给您讲讲真正的快乐吧!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是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8.释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其麋鹿者如(如同、等于)杀人之罪
B、则是方四十里为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于国中
C、雉兔者往焉(兼词,于是)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禁忌)
9.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是以后世无传焉
C、民犹以为大,何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若是其大乎?
10.将“若是其大乎?”恢复正常语序,并翻译之
11.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阅读文段,完成12—15题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2.孟子与戴盈之讨论什么问题?双方的意见有什么不同?
13.孟子以“攘鸡”比喻什么?以“请损之,月攘一鸡”比喻什么?
14.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5.这则寓言现在用来说明什么?
答案: 1(1)BC (2)AD 2、D 3、A 4、B 5、C 6、A 7、D 8、D 9、B 10、其大若是乎?/译为:它的广大像这样吗? 11、主旨:与民同之,即与老百姓利益一致,不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对百姓的侵害之上。论证方法:对比文王与齐王的不同做法,对比由此产生的百姓的不同反应。 12、是否恢复古代十取一点田赋法,废除正在实行的关市之税。戴盈之主张逐步减轻直至最后废除;孟子主张马上废除。 13、“攘鸡”比喻“关市之征”;“月攘一鸡”比喻戴盈之的逐步废除“关市之征”的主张。 14、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理,就立即停止算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15、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迅速改正,而不应该寻找借口拖延下去。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拜见孟子,(对孟子)说:“庄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了。”(又问孟子)说:“喜欢音乐(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呢?”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又一天,孟子被齐王召见,(对齐王)说:“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给庄子,有这事情吗?”齐王变了脸色,说道:“我并不是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流行的乐曲罢了。”孟子说:“只要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现今流行的乐曲如同古代的音乐一样。”齐王说:“(这个道理我)能够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孟子又问:“与少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不如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孟子说:“请让我给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欢乐吧。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吹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击鼓奏乐,那么,何以使我们这种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也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真喜欢打猎呀!可是,为什么使我们这样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里没有别的,只是因为大王不能与百姓同悲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全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出来打猎呢?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与百姓共同娱乐的缘故。现在大王与老百姓共同欢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