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伤仲永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伤仲永》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世隶耕:属于。
未尝识书具:曾经。
忽啼求之:索要。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借旁近与之:给。
即书诗四句:马上。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赡养、聚,团结。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是一个词)从此。自:从。是:这。就:完成。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邑人奇之:意动用法“以……为奇”
稍稍:纷纷。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伤仲永》说课稿
大家好!我们是第十一组,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伤仲永》,不知道大家对《伤仲永》这篇课文是否还有印象。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它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全文通过作者王安石所见所闻写了方仲永从一个天才到和一般人无异的悲剧。作者通过叙述和议论让大家知道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应该回忆起这篇课文了吧,那我们进入今天的说课吧!
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部分,而教学将会贯彻我整个说课过程。我想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对教材要有所了解,《伤仲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五篇文章。《伤仲永》是一篇说理文言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借仲永的故事来阐明作者的观点。说理的同时还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然后让我们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仲永这个故事材料跟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意图。而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仲永这个故事材料跟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意图。
教法应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教法。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且学生们都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所以,我会在整个课堂中都以“引导”为主,指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能否上好一节课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对象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情分析----同学们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对文言文的认识还是不深。他们就像一群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是还不能接受过快的学习节奏的。所以,应当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是重点。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配合使用圈点勾画法、默读法等等多种方法。这篇课文总共用两课时来讲授,另外辅助多媒体教学。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我们这节课。首先就是导入,好的导入无疑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我们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把学生引入课堂。在字词的学习中我会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找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式,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提出来,通过学生讨论,最后由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讨论法、问答法、圈点勾画法等教学方法。而在全文感知环节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熟悉文本,理解文意。在这些前期准备结束后我们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一下几个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层层深入,师学生体会全文思想感情。最后发出感叹,引人深思。然后就是要实现情感目标的教学,在这个环节我同样采用讨论法学习完这篇带有“悲剧色彩”的课文之后,同学们肯定有多话想说。下面请同学们以“由方仲永所 想到的”为题,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们的认识吧!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他们的感受,从而让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思想。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有一些偏离主题的回答,所以老师要随机应变的给予引导。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在这节课的板书:
从板书上体现了全文的主线:作者结合自己的见闻叙述了方仲永从神童到然众人的事例,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层层深入得出全文思想,强调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这就是我们《伤仲永》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伤仲永》一课一练
一、达标训练: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邑人( ) 日扳仲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 卒之为众人( )
2.解释加点的字。
①世隶耕( ) ②未尝识书具( ) ③并自为其名( ) 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⑥或以钱币乞之( )
⑦环谒于邑人(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⑨泯然众人矣( ) ⑩受之于天( ) ⑾贤于材人远矣(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粗词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是( )
A.余闻之也/久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父利其然/也
5.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