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的历史由来
2023年春节的历史由来_春节的别称有哪些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传统的节日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虽然没有亲身处于古代人们生活的社会,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春节的历史由来,欢迎参阅。
春节的历史由来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末的大型祭祀活动。是当时中国最为热闹,也是最盛大的一个古代传统节日,也有的说法是春节在尧舜时期就有类似的活动,只是没有形成规模。明朝则是每到春节均有大型的祭祀活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7年12月7日,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就是春节从上古到现在的一个演变。
春节的别称有哪些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 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 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中国春节的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过年的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春节互访拜年、贺年。
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三十晚上人们有的熬一宿,有的春节起大早互拜互访。晚辈向长辈叩头拜年,亲朋邻里之间互相道贺,互相说一些吉祥吉利的话,以示新的一年里人们一帆风顺、身体健康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也有不少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来拜年。
春节养生禁忌
①不要图美衣单薄:注意温差,早晨及晚上要穿多点。
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春天开始回暖,气温渐升,百花齐放。
也是个展现着美丽与生命的季节。但是春天千万不要着脱下冬衣穿靓衫。
尽管阳气渐生,阴寒却未尽,要注意早春的温差幅度较大,早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点,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单薄的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不过,“捂”也要捂得恰当,基本上在穿着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腿部及关节,不要留下病根。
TIPS:爱美的女性可以多带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一件件增减,还要根据各人的生理特点、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职业等不同区别对待。
②不忘进补: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春天,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的品种多样化,保证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中医养生认为,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就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惊蛰之后,天气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TIPS:我们可以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柔补的饮食原则,以免适得其反。
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清淡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③不在阴湿环境久留:春季气温多潮湿,女士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
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
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