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推荐文章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瓦尔登湖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瓦尔登湖》教案
一、整体把握
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用“阴暗”一词,说明作者对景物色彩非常敏感。嬉戏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 比以前更高 , 半条鱼身 已跳出水面”。这段的几个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总之,这是课文中对一种景物描写最充分、最细致、最精彩的地方。
2.抒情、议论方面,主要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人类文明负面影响的痛心与厌恶。
首先,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如开篇“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是实写,但又是通过设喻写想像,表达作者的一种欣喜的审美情怀。写“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感慨道,“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精巧地显现”,表达对景物的一种评价,也表达内心的一种喜悦情感。至于“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等等,更是直抒胸臆了。这些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写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其次,通过直接议论表达深刻的思考。细分的话,可以领悟到三个方面:
一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歌颂。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的圣洁的水”“也许只有瓦尔登湖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如“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这种懒散的生活态度,或许会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否定。再如“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作者竟然把瓦尔登湖比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仍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又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是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如叙述人们大砍大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这还算温和的批判。在讲述村民糟践湖水时说:“哪里去找啊,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摩尔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神的肋骨之间?”这已是近于痛斥了。可见作者是把坚守瓦尔登湖的原始风貌当作一项斗争任务的。
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本文描写的景物之壮美、精彩让人叹为观止。究其原因,一是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惟作者处之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一是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描写叙述当中。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边生活当作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实验或实践,因此,他的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尽管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写景状物、叙述议论等,但这些东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二、问题探究
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难懂,可能成为教学的难点。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这是课文开头一句话,也是全文的一个提要和总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课文描写的正是瓦尔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不能认为这句话代表了课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文不止是写瓦尔登湖的外在美,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负面作用的反感。
2.“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湖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来。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当人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能发现人的最初的本性。但这种发现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各不相同,由于社会的熏陶感染、改造影响,有些人较多地失去人类可贵的本性,有些人则较多地保存了这种本性。
3.“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尔登湖。其中“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湖的虚拟的生命力;还有“震抖”“颤栗”,也是拟人化的写法。瓦尔登湖并没有灵魂、意志或感觉,而这里像描写人的生命一样描写湖,显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冲动的外化表现。
4.“空中的精灵也都逃不过这一片大水。它经常从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动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种更精细的精灵,在它上面扫过。”
“精灵”难于理解,或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根据上下文,似指灵活飞动的昆虫或鸟类。“它”指湖。
5.“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能像瓦尔登湖一样的贤者少之又少,但这里说的“少数几个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三、 关于练习
一、作者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话的理解。
设题意图:这是课文的起始句,也是文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包含非常丰富的意蕴。认真品味这一语句,可以对全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领悟。
参考答案:本文写了湖,也写了湖岸、湖边森林、湖上天空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地写湖。“最美”指湖上风景优美,“最有表情”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解答此题,可以是举例性的,只要举出“最美”和“最有表情”的例子就可以了,如“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很有美感;而“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以人脸面作比,形象生动,写出了湖的表情。
二、这篇课文写景细致逼真,而且情景交融,精彩纷呈。参看下面的示例,从文章中再找一些你喜欢的语句,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1.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眼睛比湖,睫毛比森林,以彼物比此物,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生动。“望着……深浅”表达作者的体验和感悟,他认为湖的纯洁清净使人得以返观内心,发现自己的自然本性。
2.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这是在晴天,作者坐在树桩上静观、感觉到的情景。虽是动景,却极显静谧;景物描写生动细致,又映现作者心境,物我互“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培养语感,体会写景状物的深层意蕴及其精妙所在。示例只供开拓思路之用,不能成为答题标准模式。事实上学生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说出自己的品味感受就可以,不必寻求统一答案。
参考答案:
(略)。
三、《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探究一下,这样一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
设题意图:旨在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全书,并探究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至于探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有学生读了,可以向同学介绍书的内容,甚至可以朗读部分精彩片段;有的学生没读,也可以查找一些介绍和评论的资料,讲给同学听;还有的同学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这些扩展阅读(读原著、读资料),则可以就这部书或者这篇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至于答案,不必求得统一。“课文研讨”中对这一问题已有一些说明,可供参考。
四、教学建议
一、品味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
精妙的写景状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参考“课文研讨”引导学生理解。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揣摩语言题。揣摩本文语言,应以句子为单位;至于字词,是翻译过的,看不出原文的妙处。可以着重品味语句,通过语句扩展到全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其中许多比喻很精彩,不妨重点品味,提示学生想像其情境。
二、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和全书的现实意义,是本文又一重要的教学任务。作者通过精彩的景物描写,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果能领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意,已经达到教学的阶段性目标;还应有更高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就体现这一意图。这也是一种迁移拓展。
三、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时有限,难句甚多,不必全部解说。只能是示例性地品味一两例,然后让学生习得其方法,自行品味鉴赏。
《瓦尔登湖》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B )
A.肋(lèi)骨 尘垢(gòu) 涟漪(yī) 黑魆魆(xū)
B.汆(chuān)水 港埠(bù) 黝(yǒu)黑 桠(yā)枝
C.蓟(jì)草 栅(zhà)栏 面颊(jiá) 鞭挞(tà)
D.玷(diàn)污 峻峭(qiào) 甬(yǒng)道 徜(cháng)徉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吞噬 挥霍 深邃 镶边 蓊郁 十全十美
B.搏动 分辨 弥漫 篱笆 沉淀 尽收眼底
C.温神 譬喻 厮混 干燥 碗牒 黯淡无光
D.颤栗 睫毛 嬉戏 水涡 媒介 恍然大悟
3.下面句中加点的“华美的铜色”,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C )
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
A.“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湖底泥土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B.“铜色”是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C.“铜色”是从水面看到的水中小鲈鱼的色彩,与绿水之“绿”相映成趣。
D.“铜色”是天空漂浮的云朵倒映在湖水里的色彩,充分写出了湖水之清。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 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 ;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 着。……等到我漫不经心地接近它们;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 ,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 了水波,立刻它们都 深水底下去了。
A.漂挂 搏击 高扬 飘飞 鞭打 隐到
B.漂浮 搏击 张挂 横扫 鞭打 躲到
C.漂挂 飞绕 高扬 飘飞 鞭挞 隐到
D.漂浮 飞绕 张挂 横扫 鞭挞 躲到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我 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 我是富有的, 这话与金钱无关,我 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 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
A.虽然 但是 虽然 却 以及 B.虽然 但是 虽然 却 或
C.宁愿 但是 虽然 却 以及 D.宁愿 因为 虽然 却 或
6.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今儿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几乎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混过一样,—— ; ; ;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①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个森林,另一座林子已经跳跃了起来,在湖边依旧奢丽地生长
②还是同样水露露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是我的喜悦
③同样的思潮,跟那时候一样,又涌上来了
④啊,这是瓦尔登,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林中湖泊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后来,风吹得紧了,雾也浓重了,开始流动的是水波,鲈鱼跳跃得比以前更高,水面上已跳出半条鱼身,一下子跳了起来,成百个黑点,都有三英寸长。
B.记得我第一次凝望这一片湖水的深处时,隐约看到有很多大树干躺卧在湖底,若非大风把它们吹折的,便是经砍伐之后,停放在冰上,以后冰融化了,沉入湖底的。
C.古老的独木舟很粗笨,可是用了很多年后,水才全部浸满了它,此后也许已沉到湖底去了。
D.他是到这里来钧鱼的,用的是他在岸上找到的一只古老的独木舟——这是两根白松,中间挖空,钉在一起造成,两端都削成四方形。
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D )
A.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B.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C.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D.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分析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站在湖东端的平坦的沙滩上,在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薄雾使对岸的岸线看不甚清楚,那时我了解了所谓“玻璃似的湖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你会觉得你可以从它下面走过去,走到对面的山上,而身体还是干的,你觉得掠过水面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时它们氽水到水平线之下,好像这是偶然的错误,继而恍然大悟。当你向西,望到湖对面去的时候,你不能不用两手来保护你的眼睛,一方面挡开本来的太阳光,同时又挡开映在水中的太阳光;如果,这时你能够在这两种太阳光之间,批判地考察湖面,它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波平如镜”了,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而由于它们在阳光里发出了最精美的想象得到的闪光来,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或许,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还有可能,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漂着一枝蓟草,鱼向它一跃,水上便又激起水涡。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你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把它同其余的隔开似的,成了水妖的栅栏,躺在湖面。从山顶下瞰,你可以看到,几乎到处都有跃起的鱼;在这样凝滑的平面上,没有一条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不会破坏全湖的均势的。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精巧地显现,——这水族界的谋杀案会暴露出来——我站在远远的高处,看到了那水的扩大的圆涡,它们的直径有五六杆长。甚至你还可以看到水蝎(学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其间有着很明显的漪澜;而掠水虫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却不留下显明的可见痕迹。在湖水激荡的时候,便看不到掠水虫和水蝎了,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地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们滑过全湖。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秋天里,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天气中,充分地享受了太阳的温暖,在这样的高处坐在一个树桩上,湖的全景尽收眼底,细看那圆圆的水涡,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要不是有这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在这样广大的一片水面上,并没有一点儿扰动,就有一点儿,也立刻柔和地复归于平静而消失了,好像在水边装一瓶子水,那些颤栗的水波流回到岸边之后,立刻又平滑了。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人类的工作又像在春天里一样的发光了。是啊,每一树叶、桠枝、石子和蜘蛛网在下午茶时又在发光,跟它们在春天的早晨承露以后一样。每一支划桨的或每一只虫子的动作都能发出一道闪光来,而一声桨响,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
9.对“恍然大悟”和“尽收眼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
A.明明白白地醒悟。 全部收藏在眼里。 B.忽然大醒悟。 完全看到了。
C.忽然大醒悟。 全部收藏在眼里。 D.明明白白地醒悟。 完全看到了。
10.“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精巧地显现”一句里的“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具体指的是 ( D)
A.一件件水族界的谋杀案 B.到处都有的鱼的跃起
C.“我”从山顶下瞰湖面 D.一条梭鱼或银鱼捕捉一个虫子
11.对“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你倒转了头看湖”是为了换个角度看湖,而且这样看湖,角度新颖,效果特佳,湖能够产生朦胧美。
B.把湖水比喻成“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清澈透亮和景物的依稀朦胧。
C.“大气的一层”指的是水面上的空间,“另外的一层”指的是倒映在水里的山谷松林。
D.“张挂”一词用得妙极,使得湖面直立,倒影和实物融合在一起,画面多了立体感,湖水的清澈晶莹,景物的依稀朦胧也不言而喻。
12.对“要不是有这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突出了水涡与水的密切关系,没有水涡就没有水。
B.水涡使得水有了生命,水涡是水生命的原动力。
C.水涡使得平静的水面化静为动,作者以动写静更突出了静。
D.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没有水涡很难使人感觉到水面。
13.对“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句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强调了鱼和虫子本跟湖水是一家,没有湖水,就没有鱼和水虫。
B.全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强调了鱼跃虫落都是湖水自身的有机组成,两者和谐统一,安静祥和。
C.全句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强调了鱼跃虫落都是湖水自身的有机组成,两者和谐统一,安静祥和。
D.全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强调了鱼和虫子本跟湖水是一家,没有湖水,就没有鱼和水虫。
14.对这段文字的层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段文字大致可分为两层:一层平视湖面,一层是俯瞰湖面。
B.这段文字大致可分为五层:第一句总提,第二层倒察,第三层平视,第四层俯瞰,第五层抒情。
C.就一节文字,不须分层,文章本来浑然天成,分了反而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
D.这段文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句总提,最后抒情,中间全放在一个层次里。
《瓦尔登湖》阅读练习
思 茶
吴 浣
①凝视着绽开在水里的叶子,一种记忆苏醒了。当然,苏醒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有一个季节的生机。那些叶子渐渐地青了绿了,仿佛又要跃上枝头,迎着春风笑语喧哗。风中流布着春的消息,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
②当一团雾气隐隐浮起,又渐渐地远离了丛林树梢,待雾气散尽后,林中一片明净。这当中,有一汪水域,清澈的水波倒映着层层林木,历历分明。清水无尘,只是沉淀着团团如盖的绿阴。在日光的映照下,鳞鳞水波蓄翠流碧,恍如梦幻。这不只是因茶而起的联想,却可以说是梦中到过的地方。
③梦中的流连,会是在什么季节?春之后是夏,夏之后是秋,秋之后是冬,过了冬又是春,季节就是这样变迁的。茶在春天里被采摘下来,是因为光景最为鲜活。然后再经过蒸发,烘焙,直到收藏,茶的制作也相应地印证了季节的流转。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茶于形态上似乎越变越远。其实只是风干了水分,待到因水而活,春光又舒展开来。如此也便春光常在,可以相伴着走过一年四季。
④在故乡,习俗中有个迎春的做法,其实仪式也很简单。就是到了立春那天,要去山上砍来一枝茶树,这样就算把春天接回来了。凡万物都濡染了春的气息,却为何要选择一枝茶树,也许是茶树不仅能代表春天,而且还融入了日常生活。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能于日常事物中品出季节也就是生命的痕迹来,这样茶就是可堪寄托的了。
⑤小小的茶杯,仿佛一只小小的船儿,浮载着一怀情思漂向那绿水青山。茶山上,采茶女忙碌着,灵巧的手宛如捕捉蝴蝶,这便成就了戏台上的一出“采茶扑蝶”。其实劳作都很辛苦,只是不曾消解尽那点诗意。就有如那初生的茶芽,悄悄地把春光藏了起来,还可留待给以后长长的日子,有着无尽的回味。
⑥回味的不只是一个季节,还有一个生命。生命在季节的流转中,难免也有一个被搓揉的过程,其间也可把诗意藏了起来,然后还能不断地激活春光。这就有如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即便仍是梦中的相遇,感觉得并不遥远。更何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选自《散文》2003年第9期)
15.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茶原本也是来赶这个季节的,只是在流变中不无波折。”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⑴茶原本所要经历怎样的“流变”?
⑵“流变”中“波折”指的是什么?
16.文章第②段描写的青山绿水是实在的景象还是虚拟景象?为什么?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7.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⑴一杯茶,一杯茶也能表达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⑵人生的选择中,这一杯茶毕竟实实在在,且分明就在眼前。
18.文章以“思茶”为题,其“思”字的作用和含义是什么?请分点简述。
瓦尔登湖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一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