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高三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原题作“陈情事表”。西晋人李密所著,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情表高三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

一、导语设计: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处于忠与孝的矛盾中。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提示: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5、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体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 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

引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

言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四、作品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五、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陈情表》阅读训练

1、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3、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4、选出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①生下小孩六个月,父亲离开了他。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B、①生下来只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行,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C、①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成家立业。

D、①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6、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参考答案:1、C 2、B(古义:“长大成人”,今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A(①因为 ②因为 ③用 ④而)4、D 5、C 6、B(不是开篇就提出辞官,而是第三段才道出真情。)

《陈情表》练习题

(一)认识李密其人以及文章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一、 解释以下加点的实词:

1、臣以险衅 2、夙遭闵凶

3、慈父见背 4、躬亲抚养

5、终鲜兄弟 6、门衰祚薄

7、晚有儿息 8、茕茕孑立

9、形影相吊 10、逮奉圣朝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1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拜臣郎中 14、寻蒙国恩

15、除臣洗马

16、臣具以表以闻 17、辞不就职

18、责臣逋慢 19、则刘病日笃

20、犹蒙矜育 21、本图宦达

22、不矜名节 23、过蒙拔擢

24、宠命优渥 25、岂敢盘桓

26、有所希冀 27、但以刘日薄西山

28、气息奄奄 29、无以至今日

3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3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2、愿乞终养 3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34、听臣微志 35、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6、庶刘侥幸 37、保卒余年


陈情表高三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陈情表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2021高三语文的教案文案

2021年高三人教版语文优质教案设计五篇

2021年高三语文备课精选教案案例五篇

2021年份高三的必修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2021陈情表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1陈情表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年高考语文授课教案高效指南五篇

2021陈情表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年高考语文授课教案指南五篇

    24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