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沙漠进军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向沙漠进军》教案

教学目标:

1, 简介作者;

2, 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 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 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 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 听课文录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袭进攻有什么特点,采用何种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 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3,按风沙不同的进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义: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问: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提示:沙丘的移动

1. 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3. 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4. 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5. 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小结:沙丘向前移动过程一起来叙述一下。可见这篇说明文语言非常简洁,明晰。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 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问: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护林。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针对风的。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树种草。

课文中有两句话中的“固定”充当什么成分大家必须先理解: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偏正短语)2,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动宾短语)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思考一下。 如有时间,先朗读课文,后课后练习二中3小题分析。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

竺可桢

一.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最顽强:有史以来,不断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

举事例:1,西方文明摇篮变成荒漠。

2,天然草原区变成沙漠。

二.怎样向沙漠进军?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1, 培植防护林(减少风的力量)

2, 培植草皮(减少沙粒来源)

《向沙漠进军》原文阅读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在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粒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开展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 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2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暖,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作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1910年公费留美;先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1913年毕业后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读气象学。1918年得博士学位回国,曾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和南开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至1944年),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至194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先后被选为一至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1944年)、《物候学》(1963年,和宛敏渭合写)、《中国气候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年)、《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之初步研究》(1966年写,1972年补充修改定稿)。

《向沙漠进军》阅读测试题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②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③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④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⑤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⑥其次是培植草皮。⑦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1.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御风沙袭击的办法是( )。

A.培植防护林B.种植林带

C.培植草皮 D.培植防护林和草皮

4.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

A.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C.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

D.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

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原因到结果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概括到具体

6.培植防护林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句与句之间的恰当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解说关系 C.递进关系 D.因果关系

(1)第①②③④⑤与第⑥⑦句( )

(2)第①句与第②③④⑤句( )

(3)第④句与第⑤句()

(4)第⑥句与第⑦句()

9.文中加点词“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3.D 4.C 5.B 6.⑤ 7.①⑥ 8.(1)A (2)B (3)D (4)B 9.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表明防护林的作用中主要的是什么,就变成只有这一种作用了。这样表达不准确。


向沙漠进军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最新的教案文档五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分享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五篇

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上册模板五篇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修电子版教案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推荐文本五篇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公开课五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范文五篇

    24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