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创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 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虞美人》课堂实录
师:我们知道,俗话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战争是男人的世界,是让女人走开的。但是偏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不信这个邪,在他的帐篷里,在他的战场上,骑着高头大马,他一手提剑,一手拥着美人,那么个性飞扬,那么豪情万丈,知不知道是谁呀?
生:项羽。
师:对。但似乎真的应了古人的那句话:女人是祸水。他虽然非常勇猛,但最后还是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一代武夫用一首《垓下歌》荡尽了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怎么唱的?
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若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师:那个虞姬呢也为项羽和了一首: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之中,虞姬也拔剑自刎,项羽拔剑自刎。据说虞姬血染的地方后来长出了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后人为了纪念虞姬,称这种花叫虞美人。我们现在知道虞美人是词牌名,其实就是缘于这个悲情的故事。
我们知道,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三百代无数人的添砖加瓦,已经成了一块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再难品出新味了,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温庭筠韦庄筚路蓝缕开创了一代词风,但花间词如古之玉器,贵重而不适用,真正一扫脂粉味赋予词可以和唐诗相比美的品格的是李煜。是干什么的?
生:皇帝。
师:毛泽东曾经说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作为一个帝王,能够舞点文,弄点墨,写一点文章,真的已经不简单了。帝王诗歌之滥觞,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
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师:对!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之诗开了个好头,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并不把诗文小道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作品很有限。而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当属李煜了。
(看演示课件:李煜生平)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走了出来。佛,他拜过了。契丹,他求过了。但仍逃不掉亡国的命运,他没有办法了,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间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在敌人的辱骂声中,押上了囚车,一路呜咽,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日子真的是天上地下,从此日夕以泪洗面。一直到他四十一岁,一杯酒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师:而我们今天要赏析的《虞美人》就是他在死前的那一天晚上写的,所以有人说这首词是伤心人语,也有人说这首词是以血书者,当然还有人说这一首词可以称为词中之帝。我们不管人们怎样的评价,这首词大家并不陌生。以前会背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理解肯定有一些不同。我们来重新再来读一下这首词,同时寻找的突破口。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我们一看到这个,马上想到了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然后我们就知道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肯定和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有关,那个美丽的传说表达的是一种离愁,相爱而不能相守的遗憾和悲伤,所以在《迢迢牵牛星》里是不是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情啊?
后来我们学了曹操的《短歌行》,其实这首诗我们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我们熟悉一个人啊,曹操,我们明白了曹操,文如其人,这样我们了解曹操,我们带着曹操的情怀那种英雄情结去读,我们很快的能找到突破口。
那么现在你告诉我,这一首词我现在交给你,你的突破口在哪里?是哪一句啊?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在没有接触这首词的时候,这一句你已经记得很牢了。你是把它作为什么来记的?
生:名句。
师:对呀,你的父母或师长告诉你,这一句一定要记住,因为它是名句啊。那你告诉我她名在哪里?
生:以水写愁。
生:写出了我的一些感受。
师: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呢?
生:写出了愁很多。
师:愁多——怎么多了?
生:像春水一样多。
师:但我说这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我不要向东流了,这样也挺好的哦。
(学生讨论)
生:只有多但没有动感。
师:要动感干吗?
生:说愁思多,不仅多,而且还没完没了的。
生:写愁的话用水,水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一个意象,一提到水的话马上给了我们两种想法:第一种是时间的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有一个就是说到了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这句: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理解越来越深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得是一江,没说一河,我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古诗词里面,江和河是固定的,一提到江就指的是长江,一提到河就指的是黄河。我们刚才在鉴赏这一句的时候用到了我们以前的知识,比如,那个同学想到了水的两个意象,我们知道在古典诗词当中意象是非常重要的,而意象一般来说改变不改变?
生:不改变。
师:说到水,它表示时间的紧迫,还表示的是一种愁,在这里我们的这一句表达的是一种愁怨。好,我们自己加上自己刚才的理解来读一下这一句,看该怎么读?
(学生酝酿,试读)
师:找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不是很积极。)
师: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两个学生分别朗读)
师:大家感觉一下谁更愁一些。为什么?
生:语调和语速不同。
师:我们一块儿读一读看看大家的理解一样不一样。
(学生再读)
师:好的,大家真读出了一腔愁绪。愁是什么,是离人心上秋。秋天是一个最富有诗意的季节。古人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触景生情。秋风一起,人们往往产生萧瑟凄凉之感;秋上心头,便凝结成了万般愁思。这种愁思,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像“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是清秋时节的离别之愁;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愁;又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是壮士悲愤的爱国之愁。分手使人愁,思乡使人愁,报国无门使人愁,故土难收使人愁。古典诗词中,无论闺怨、离愁,还是亡国之痛,都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意境优美,辞采典雅。作者因为有“实感”,写出来的往往是“真情”。
那我们想一想,在古典诗词当中,描写愁的诗句有哪些?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很好!除此之外,还有,比如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愁”有长短。秦观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里的“愁”有粗细。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的“愁”有轻重。还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的愁和别人的不一样,他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课件展示)大家读一遍,他接连使用三个比喻,不仅描摹出其闲愁之多,而且给人一片迷离,朦朦胧胧,纷纷扰扰,剪不断,理还乱,缠缠绵绵,没完没了的感觉,称得上是形神兼备。这些名句,同是写愁,角度不同,手法一样高超,都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李后主“一江春水”的比喻,与之比肩,都已成为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不就是亡国了吗,你不就是作了俘虏了吗?好歹你还是违命侯啊,还封有这样的一个称谓啊,你怎么这么多的愁这么多的哀怨阿?李煜的哀怨和愁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词的前六句。大家自己先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朗读课文)
师:来我们看看他的愁。开头的第一句是怎么说的?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师:春花秋月美啊,但作者说何时了,我们知道,花有开有落,月有圆有缺,花开有花谢,花谢还有花开的时候,月也是这样的。春花秋月没完没了,其实想让他有完有了,何时了是想让它了,但春花秋月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吗?
生:不。
师:所以他说,往事知多少,知多还是少呢?你想想你现在对你的往事知道的多还是少呢?再过一段时间你知道的是多还是少呢?
我们大家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朱自清在《匆匆》里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什么意思?往事知多少!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对往事的记忆会越来越少,但春花秋月变了没有?所以有了这样的对比,你说他愁吗?愁啊?这是什么愁?
生:他看到了春花秋月,今年的花是这样的开着,明年它还会再开,但是我的过去呢?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往事之哀。
师:往下怎么说了?
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我们前面看到了,春花秋月是没完没了,而我的往事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愁啊。而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以前怎样?
生:有过东风,东风没变。
师:但我的国家呢?
生: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他想回首什么?
生:以前的生活。
师:以前的什么生活?
生:是后宫佳丽,锦衣玉食,是这样的生活吧?还有,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回忆过去的那种自由那种尊严。
师:现在有没有?
生:没有。
师: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是阶下囚。所以——
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这是亡国之痛啊。那什么是“月明中”呢?为什么不是风高月黑的时候,不是秋风里呢?
生:没有押韵。
师:没有押韵没有诗意啊,除此之外呢?
生:月是代表思念的,在这里他虽然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想到了自己的国家。
师:往事之哀,愁啊,亡国之痛,愁啊。还有愁吗?
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师:雕栏玉砌我们知道那指的是房子呀宫殿呀这些建筑,而且是好的建筑,琼楼玉宇,我们去旅游的时候曾见到过许多过去留下来的这样的雕栏玉砌,几百年过去了,基本上没什么改变,只不过掉点漆等,因为风雨的侵袭,朱颜也改变了一些,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其实是无所谓短长的,世界上所有没生命的东西是永恒的,但有生命的花肯定有生有死,那也就是说是短暂的。曹操在《龟虽寿》里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好,雕栏玉砌应犹在,什么不在了?朱颜,谁的?怎么了?改!怎么改?
生:故国不在,宫女也老了,变苍老了。
师:这说的是什么愁啊?
生:物是人非。
师: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啊!好,我们来看看,往事之哀让他痛啊,亡国之痛让他愁,物是人非让他欲语泪空流。虽然在这前面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还有“雕栏玉砌”,这是美好的事物,但这美好的事物在作者的眼中真的是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春花秋月已经烟消云散了,小楼又东风的时候,故国已不堪回首了。不堪,不能承受了,我不能回忆了,越回忆越痛苦。
师:这样的亡国之痛在李后主后来的日子当中成了他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心话题,所以他在《望江南》中这样说过,“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青春不再,容颜已改,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他还说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有物是人非这样的悲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愁又没有人说,不过后来他倒真说了一次。
历史上记载:李后主在亡国被俘虏到北边的宋朝去以后,有一天宋太宗问南唐过去的一个臣子徐铉,说你最近看到了你原来的君主了吗?徐铉说我不敢私自去看他。宋太宗说今天我叫你去看他,你去看看他。于是,徐铉九来看望了李后主。李后主见到徐铉,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李后主说的是,我后悔当年错杀了潘佑、李平。因为当时的南唐,在五代十国这种形势的背景之中南唐是战是守?他们就面临着这一问题。所以南唐有党争,有各种不同的政治见解,而潘佑、李平当年是主张抵抗的。李后主在亡国做了俘虏了,居然天真地对徐铉说了这样的话。徐铉回去,宋太宗问他,徐铉不敢隐瞒,就报告说他说了这样的话,所以宋太宗自然便不免对他有了猜忌。
这样的种种的愁叠加在一起,愁思难抑,终于让作者发出了千古一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我们回过来想,真的是这样简单的愁吗?为什么他的词能流传到今,而且人们在读到的时候马上会有同样的感受?李煜的生活环境十分狭窄,他和写《红楼梦》《三国演义》的那些人是不一样的,这些作者他们是感悟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作品出来了,而他不是,他就是自己在那儿想啊想啊,然后东西出来了,但是他的作品和那些作品一样的不朽,这一点我们认可吧,
生:认可。
师:但为什么呢?
生:李后主虽然生长在那样狭窄的生活环境当中,但他那一颗感怀感发的心,他流露的真情是千古一致的。
师:不错。我们来看一看,“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是不是客观的事物,然后,“往事/故国/朱颜”谁的朱颜改?我的。仅仅是容貌的皱纹有加吗?我的地位变了,我的身分变了,那这些都是什么?
生:是人的主观感受。
师:“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很美,但为什么美不起来呢?王国维有一句话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船弯在这儿呢。当他把最真纯敏锐深挚的心灵感情投注在破国亡家的苦痛之后,就写出了人类生命的共同苦难了——客观世界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
这种物是人非的鲜明对照沉痛的追悔之情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使作者深味到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永恒,这是整个人类的大悲哀。所以我们人人有此同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正是因为人生几何,所以才时不我待!为什么这样问,因为有这样的愁思和情怀。
《虞美人》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槛菊(jiàn) 不谙(ān) 彩笺(qiān)
B.凝噎(yē) 暮霭(ǎi) 玉砌(qì)
C.纶巾(ɡuān) 豆蔻(kòu) 跬步(ɡuǐ)
D.商贾(ɡǔ) 忏悔(chàn) 松柏(b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雕零 山青水秀 戍边 相形见绌 B.甘霖 良辰美景 皈依 融会贯通
C.凄残 源远流长 娇健 功亏一篑 D.憔悴 被水一战 漂泊 海市蜃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 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 满腔怒火?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 起来。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