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

读准字音 鲲(kūn) 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 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北冥有鱼》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

1.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北冥有鱼》

1. 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 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内外参照练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课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③固不知子矣( )

④请循其本( )

2、 翻译句子。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相梁

一作者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 解释翻译

惠子相梁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

4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惠子相梁》

(1)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本篇告诉我们做人要坦诚,不能有小人之心,面对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坦荡一生。

(2)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3)庄子与惠子 各有什么性格?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

(4)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表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带着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寻到诗意,从而丰富我的精神家园。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试作分析。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庄子智辩,重美学上的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 有艺术家的风貌。

(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你同意庄子的见解还是惠子的见解,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辩不完的问题,其实对于他们两个人,本身不能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能说惠子好辩,重分析,他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庄子则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总是带有欣赏的态度。惠子是一个逻辑家,庄子则更具有艺术家的气质。

(5)精彩的诡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但从论辩的过程和结果看,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是庄子最后的反击。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6)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1)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 等)

(2)《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

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言文鉴赏

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译文|赏析

《庄子》故事两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中考语文科备考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高二语文必修2021

濠梁之上【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庄子》故事两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语文九年级下教案模板汇集五篇

    26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