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级高中模拟题

晓铭5611分享

如果你想申请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你就没有资格申请。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高级高中模拟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证高级高中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模拟题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

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B.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C.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D.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ABD符合要求,而C是阅读与鉴赏目标的第一点。

2..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写到:“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总结。”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B.教师注重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

C.教师指导具体,有教学机智,灵活性较强。

D.教师指导赏析名句,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2.【答案】A。解析: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

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张老师:此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

张老师:我想第一手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上面老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3.【答案】C。解析:这是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老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有点虚,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像陈老师这样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比较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4.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对设计师指手画脚。

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仿帝”。

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4.【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意为模仿得生动逼真。与之前“模仿得”语意重复。故本题选择D项。

5.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习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的力量。同时还应该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10分)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1分),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分),区别古今异义词语(1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分),提高文言文的记诵能力(2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1分)。

②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1分)。

③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1分)。

(2)设计依据(10分)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学生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3分),“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3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分)另外,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2分),可以确定以上几点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考试作文素材做事篇:成功

1、实践

什么人:李双喜是“三峡蚁工”志愿活动的发起人。

什么事:因为偶然看到一篇外国小伙义务清理垃圾的文章,他萌生出到长江边捡垃圾的想法。此后每个清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受他影响,捡拾垃圾的队伍一天天壮大,固定成员现已超过300人,捡走的垃圾超过200吨。

什么点:保护环境,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三峡蚁工”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提醒我们环保不能只挂在嘴边,更需要付诸实践。

核心主题词:实践

适用主题词:环保、奉献、公德、示范

2、探究

什么人:我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制笔大国。

什么事: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圆珠笔笔头的核心材料却一直依赖进口。为了给国产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在多年前就启动了该项目的攻关计划。历经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在2016年取得成功。

什么点:凭借持之以恒的探究,我国攻克了技术堡垒、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也让我国制笔业发展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核心主题词:探究

适用主题词:钻研、创新、突破、工匠精神

3、机遇

什么人:晚清重臣左宗棠出身书香门第,20岁就考中了举人。

什么事:但会试接连三次落榜。他在失望之下背井离乡另谋出路,首次出仕,已年过不惑。他曾在花甲之年义无反顾地率军出征新疆,还命人抬棺随行,以表战死沙场的决心。最终收复了失地,他也因此被载入民族英雄的史册。

什么点:尽管早年仕途坎坷,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栋梁。是金子总会发光,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一旦机遇来临,便能大放异彩。

核心主题词:机遇

适用主题词:运气、积累、厚积薄发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点

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学科中心课程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论)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课程计划:

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材:

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都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课程开发

概念——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期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则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

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

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话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状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