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除了当老师要用到,还能怎么用? 大学期间,相信你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然而这些人真打算未来当老师吗?其实未必,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题
1.一位教师在教授《鱼我所欲也》时,引导学生回忆儒家的“四书”,下列不是“四书”之一的一项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1.【答案】D。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不包括《诗经》,《春秋》是“四经”之一。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答案】D。解析:课标指出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故本题选D。
3.刘老师讲完引号的知识点后,打算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正确的是( )。
A.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现在我才真正体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含义。
B.胡屠户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班主任走进教室,严肃地说:“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
D.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中引号的运用。A项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删去;B项考查的是两个引号的连用,应该把文曲星处的双引号换成单引号;D项句号应该放在右引号的外面。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总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策勋十二卷
C.同行十二年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答案】D。解析:A“食”,吃;B“策”,等级;C“行”,生活;D“烈士”,在古代是指有雄心壮志的人,现代是指为正义事业付出生命的人。
5.以下是某老师在进行《台阶》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师:本篇课文较长,老师昨天已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理读故事的要求是:围绕小说的标题“台阶”,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生1:1-8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台阶给我们家带来的满足及父亲认为台阶低。9-16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17-23小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感到不习惯。
生2:1-9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父亲认为台阶低,想建新台阶。9-18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17-24小节,小说的高潮部分,描述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台阶建好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却感到不习惯。
师:两位同学对故事的理读出现了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到底谁的答案更合理些?你们能否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从回答的情况看,学生比较糊涂。)
师:(引导学生读第九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抓住其中的一个词“准备”,然后引导学生再找“准备”一词所出现的地方,学生发现第10小节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通过读,大家一致认为9、10小节不能断开。教师继续追问,“准备”一词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第16小节的第一句话“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一句话起总结的作用,据此,学生一致认为小说的发展应是9-16小节。教师再引导学生抓24小节的第一句话“新台阶砌好了”和25小节的第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可见,小说的高潮部分应是17-23小节。)
师:当我们在理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困惑时,我们可以抓一些关键词句,注意这些句子的前后联系。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台阶,台阶完工,故事的情节紧扣台阶展开,台阶就是全文的线索,通过这一条线索,全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因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尽量言之有线,从而才能言之有序。
对以上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当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请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C.教师在最后归纳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是不对的。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给文章分层,在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答案】C。解析:教师并没有强制的将自己所认为正确的分层强加于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这样的方法不但注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分析
一、考情分析
1.教师资格证学段: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以及中职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2.学历要求:幼儿园以及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中专及以上学历;初级、高级中学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需本科及以上学历,中职实习指导教师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3.考试科目:
4.考试方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二、考试题型及比例分析
1.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所有类别中要考科目,通过对历年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该科目考试的试题类型相对比较稳定,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三大类,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基本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一般来讲,基本能力的考试比重大约在48%,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分别是15%,法律法规为10%,文化素养为12%。
2.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要考科目,通过对历年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题目类型相对稳定,考察内容主要比较多,主要有: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一般来说,学前教育原理的考试比重在31%,学前儿童发展大约33%,生活指导、环创、游戏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占46%。
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要考科目,通过对历年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目考察内容主要有: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一般来说,教育基础考试比重在20%,学生指导为15%,班级管理为15%,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占10%,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为40%。
4.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以及中职专业课/文化课类别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通过对历年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察内容主要有:教育基础、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心理、课程与教学、德育、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
三、小试牛刀
这就是小编今天和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资考试的基本考情,好了,一起来小试牛刀感受一下吧!
1.2020年疫情期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在各地纷纷上演,许多老师也都开启了自己特殊的“直播经历”,如何在网课中高效上课也成了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但某中学的李老师表示:“这些高科技我不懂,我只要上好我的课就可以了”,李老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教书育人 B.终身学习 C.关爱学生 D.爱国守法
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在教师职业道德的“终身学习”这一条中,明确规定“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故答案为B,其他均为干扰选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察教育知识与能力之教育教学。“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这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C。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指导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考试中此条内涵更多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题。例如题干中提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哪条内涵?或者这样问:“为什么要先发展教育,教育为什么要先行?”考查的都是此知识点。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 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在材料中教师总是有这样的表现:按成绩给学生排座——好同学坐前面,后进生坐后面或者在日常工作总教师忽视后进生,只关注班级中的优秀学生等此类表现,都说明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有失平等,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此项内涵。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而不是只重视培养一个方面。例如在材料题中总是出现教师占用学生的体育课、美术课等课程的时间去补习三大主科的知识的现象,这样的做法就是违背了全面发展的内涵。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关于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例如他们不同的想法、做法,对于学生的差异能够积极关注,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