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宇春4364分享

无论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考试,教学原则都是较为常考的考点之一,习题考查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禁于未发之谓豫(预)”出自于(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大学》

2.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继承性

C.时代性

D.相对独立性

3.(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道德文化

4.强调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问卷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6.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校本课程

7.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实行(  )。

A.国编制

B.国审制

C.校编制

D.校审制

8.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  )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9.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一间教室、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0.现在很多追星一族,把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除了服装打扮追求一样,甚至思想和行为也试图模仿。很多人都效仿自己的榜样去做公益事业。这属于品德形成的(  )阶段。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1.老师经常给学生讲很多英雄人物事迹,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2.中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时间长且效率高,而小学生只能专心学习半小时左右,这说明中学生注意的(  )比小学生强。

A.广度

B.转移能力

C.分配能力

D.稳定性

13.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14.小明第一次迟到的时间,老师就让他罚站,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5.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16.小新的爸爸拿来两罐同样分量的可乐,将其中的一罐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罐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新挑选。小新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新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7.鹏鹏看到英雄人物事迹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18.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9.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

A.强迫症

B.恐惧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20.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21.小莉以前学习成绩较为靠后.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她感到班主任刘老师总是向她投来信任的、赞赏的目光,她便开始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正强化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

24.倒摄抑制是一种顺向负迁移。

25.迁移对问题解决只有积极作用。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27.简述德育方法中,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28.简述如何培养习动机。

29.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学生阳阳,现为八年级学生,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上课不专心,经常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下课后与同学之间摩擦很多,老师见了头痛,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他上七年级时,我是他的老师,我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果然明显,他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正当我对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欣喜之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陷入深思:一是有同学向我报告,阳阳又犯错误了,和很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怎么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我对他进行了批评,谁知他竞离开教室.扬长而去……

问题:

(1)请你对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2)结合材料,谈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31.材料: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他首先把课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接着宣布考试成绩,然后开始讲授新课。很快,他便发现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问题:

(1)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造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2)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提出四条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学记》体现了预防性原则。

2.【答案】D。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答案】A。解析: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

4.【答案】B。解析: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5.【答案】D。解析: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概念。

6.【答案】B。解析: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7.【答案】B。解析: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

8.【答案】C。解析: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王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9.【答案】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0.【答案】C。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1.【答案】A。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12.【答案】D。解析: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衡量注意的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13.【答案】B。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梅梅头脑中出现草莓的具体形象.应该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14.【答案】D。解析: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5.【答案】B。解析: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16.【答案】B。解析:前运算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形成守恒,小新认为大杯饮料多表明其还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处于前运算阶段。

17.【答案】B。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18.【答案】C。解析: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19.【答案】B。解析:恐惧症是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小蕊属于恐惧症中的单纯恐惧症。

20.【答案】B。解析:卡片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21.【答案】A。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3.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24.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是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所以,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负迁移。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迁移从结果来说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因此,发生负迁移时,对问题解决起到的是消极阻碍作用。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 【参考答案】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

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7. 【参考答案】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语言说服发和事实说服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为此要事先了解中学生情况,根据对象特点确定说理的具体内容、组织结构、时机、场合和方式。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中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只能引起中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班主任所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中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

28. 【参考答案】

第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产生。

第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第四,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9. 【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知识点】教育评价

【参考答案】

(1)“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表扬失度的问题。材料中“我”为了转化后进生,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却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不当的表扬适得其反,使阳阳骄傲自满,忽视自己缺点.不愿再接受批评。

(2)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激励和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多多益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老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注意几点要求:

①适度表扬.把握原则

恰如其分地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要让学生知道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

②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

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在对骄傲自大的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故意表扬让其自我膨胀,应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

③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

31.【知识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1)老师在讲课前展示教具、宣布考试成绩两种行为造成了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具是一种新异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相对于新课内容,考试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关注强度更大,学生必然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到考试成绩上。

(2)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包括:

①上课前,明确告知学生这节课的目的和任务:

②排除与课程无关的刺激的干扰,如宣布成绩、发放作业等可安排在新课程结束后:

③合理设计课程,安排教具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保持教具作为新刺激的相对强度:

④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间接兴趣,并努力将其发展为直接兴趣。

《教育知识》考点

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答案:A

【考点归纳】

“班级”一词正式使用: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班级的理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后来,这一教学模式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中国的班级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立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浪潮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使其在中国逐步推广开来。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

【考点模拟题】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答案:C

【考点归纳】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对象和核心要素。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考点模拟题】

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考点归纳】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师资格证如何备考

首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哪些科目,又以何种形式进行考查呢?教师资格证考试先笔试后面试,面试时间根据笔试出来的时间具体再定。以下为笔试考试类别及时间安排。

上午9:00-11:00:综合素质。无论是报考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还是中职文化课、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学段的考试,都需要进行本科目考试。

下午13:00-15:00:幼儿园学段考查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学段考查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职文化课、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学段考查教育知识与能力。

下午16:00-18:00:只有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学段考查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他学段无需考查。

第二,这些科目,都考查什么题型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科目展开探讨。

1.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第一门科目,所有学段都需完成作答。综合素质的总分值为150分,共分为三种题型:单选题(29道__2)、材料分析题(3道__14)及作文(1道__50),其中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及基本能力五个部分。

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本科目为小学学段的考查内容,总分值150分,共分为四种题型:单选题(20道__2)、简答题(3道__10)、材料分析题(2道__20)、教学设计(1道__40),其中涉及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学科方向的设计问题。

3.教育知识与能力:本科目为初中、高中学段的考查内容,总分值150分,共分为四种题型:单选题(21道__2)、辨析题(4道__8)、简答题(4道__10)、材料分析题(2道__18),涉及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把握。

第三,针对这些科目,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展开备考呢?接下来我们给广大考试给予一定的考试指导。综合素质这门科目相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查及分析能力,包含范围较广,但主要得分点在于作文和材料分析题。对于一些没有见过或者暂时没有思路的单选题,不建议停留太长时间犹豫,最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分析材料以及如何构思作文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侧重考查学生的教育基本知识以及对教学思路的把握。备考客观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而本科目的重头戏在于如何做好教学设计,需要学生们理清教学思路,一般音体美学科方向可三选其一进行设计,其他方向六选其一进行设计;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四种题型整体分值分布较为均匀,需要学生对教育基础内容深入理解后进行详细分析作答,尤其主观题的单道题目分值较大,不可忽视。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参考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教学知识与能力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参考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小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8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