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实用解答技巧
推荐文章
古诗词相信很多同学都不陌生吧?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会有诗歌鉴赏题目,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也有一套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古诗实用解答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古诗高考答题技巧
抓住诗歌的人生经历
比如,20_年春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五言格律诗《月夜忆舍弟》。从该诗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四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此诗是写于八年“安史之乱(755——763)”期间的。乾元二年(759年)之秋,48岁的杜甫带着家眷,跟着唐肃宗李亨出逃到秦川(今甘肃天水县)。而他的三个亲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却散落在山东、河南一带。整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惨景”,后四句是写“惨情”。八年的动乱,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所以杜甫借这首诗来反映一个时代。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杜甫的这段人生经历,撰写出这样一篇鉴赏分析短文:“全诗借景抒情、感物伤怀、思乡怀亲:先以‘戍鼓’、‘雁声’、‘白露’等词语,描绘出一幅浓重悲凉的边塞秋景图;继以‘弟散’、‘无家’、‘断书’等历史实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严重后果,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凄哀痛心、颠沛飘流的焦虑不安、忧国忧民之情。”
抓住诗歌的背景提示
比如,20_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在它的词牌下,有这样一段背景文字,同学们在考场思考时,要充分予以重视——“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如果把这段文字精确地译成现代文的话,那就是:“南宋孝帝赵眘执政时期的1179年暮春,有‘抗金收土、复兴大宋’思想的40岁辛弃疾,从荆湖北路(前方)掌管钱粮财赋的漕司官署,后调至荆湖南路(后方)的机关去工作,官位与辛弃疾相同的‘转运副使’王正之,在江边一座小山上的亭子内,设置便宴,饯行送别,于是,心怀不满的辛弃疾,当场为他写下这首‘闲愁最苦’的双阕词,赠与同志好友”。在阅读了这段翻译之后,你再紧密结合词中的“怨、最苦、断肠”等等字眼,那就不难可以得出这首词的中心思想了,它应该是:“辛词形象点染春色年华的悄然离去,再融入‘典故、史实’,透露自己内心的最苦闲情,暗喻江山破败、时局飘摇,然而个人却依然‘红心依旧、忠君爱国’,并显示自己‘嫉奸恨佞、不怕遭妒’的正直高尚精神节操!”
抓住诗歌的简要注释
比如,20_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明朝杜庠所写七言格律诗《赤壁》。在它的注解部分,清晰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有时会粗心忽视掉——“【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如果再将此段文字扩充一下的话,那就是:杜庠,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公序,是“景泰(第七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从1450至1457年)”期间的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小攸县(今湖南省长沙市的攸县)的县令。可他做了极短的时间,就罢职归乡。于是往来于湖、浙一带,与好友游山玩水、饮酒唱诗,并自称是“西湖醉老”,就此度过“清淡自得”的一生年华。又因曾到过“赤壁”题诗,故人们称他是“杜赤壁”。毕生撰写有《楚游》、《江浙》、《歌风》等诗集,寄情抒怀、评古论今。在他的这首诗里,有“不堪回首”四个字,实际上这是作者借助轰轰烈烈的三国“火烧赤壁”旧史,目睹今日的“荒矶鸥鸟满烟芜”,再联系到自己的坎坷仕途,不由无限感慨,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段主旨内涵:“全诗运用强烈对比,抒发历史苍凉、人生无常的凄怆情愫:‘豪气冲天’的曹瞒与‘兵销炬影’的下场;‘战火纷飞’的昔日与‘荒矶烟芜’的现实;‘壮志凌云’的周郎与‘仕途失意’的自己……凭借这‘纵横逸宕、气势雄迈’的赤壁怀古,一展沉郁惆怅、命运坎曲的人生意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技巧
技巧1: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句眼,特别注意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技巧2:明确答案构成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
(2)手法揭示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该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技巧3:不同类型题的答题窍门
类型1:分析意象类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南浦(送别之地)等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等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类型2:分析意境类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出诗歌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类型3:分析主旨类
对诗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⑵托物言志诗
⑶边塞征战诗
⑷羁旅思乡诗
⑸送别留念诗
⑹田园山水诗
⑺即事感怀诗
⑻闺怨闺愁诗
类型4:表达技巧类
写作手法(技巧)大致包括4类:
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抒情方式;结构(构篇)方式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类型5:语言炼字类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类型6:分析诗眼类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