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章节强化练习:教育观(4)

晓铭5611分享

中教师资格,原则上以设区市为单位设立考区。申请人一般在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的设区市参加教师资格。高校在校学生可以在学校所在设区市参加。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章节强化练习:教育观(4),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章节强化练习:教育观(4)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  )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

D.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2.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教育

4.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殊教育

D.终身教育

5.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特点。

A.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6.下列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是(  )

A.学校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上课

B.数学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经常在体育课时间为学生讲解习题

C.学校为了鼓励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他们佩戴绿领巾

D.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

7.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8.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分数

B.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试教育注重考试能力和升学率

C.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培养学生素质,两者没有太大区别

D.以上均不正确

9.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

A.面向全体、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发展、被动发展

D.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1.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的是(  )

A.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B.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C.校外教育

D.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

1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个人素质

B.提高民族素质

C.培养

D.培养有特长的人

13.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  )

A.中小学教育

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14.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  )

A.转变教育观念

B.转变学生观

C.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D.建立素质教育的机制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16.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  )

A.创造教育

B.创新教育

C.应试教育

D.传统教育

17.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18.(  )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19.下列选项中,关于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试教育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B.考试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与选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C.素质教育就是非考试的教育,应该取消一切考试

D.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21.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22.下列误区中,属于“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的是(  )

A.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B.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C.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D.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3.近来,“差生测智商”“绿领巾”“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

B.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24.关于推进素质教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取消考试,尤其是取消高考

B.推进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C.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推进素质教育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25.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26.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B.创新教育

C.智育

D.发展教育

27.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时间为(  )

A.1999年

B.2001年

C.1993年

D.1986年

28.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29.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  ),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A.顺序

B.客观规律

C.特征

D.重点

30.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是(  )

A.素质教育

B.愉快教育

C.生本教育

D.生存教育

31.我们应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

A.有态度、有素质、有热情、有能力

B.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毅力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D.有态度、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

32.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某地四名初三女生集体服食老鼠药自杀。经抢救,两名女生不幸身亡,另有一名女生成植物人,最后一名女生经抢救有幸脱离危险。事故调查原因是这个班刚经过了一场期中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排座位号。这四名女生排在了最后一排,她们经过商量决定集体自杀,并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老师,我们的自杀不怪您,是我们没考好,没脸面对家人,如果学校责怪您,就请您把这封信给校长,我们不后悔。”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3.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依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4.某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该省提出,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将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为全省所有农村小学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l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测试结果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从2015年起,对全省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请结合材料中某省强调体育锻炼的做法,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5.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1)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6.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回来……”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7.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

8.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某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

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做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让绝大部分学习上落后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成才途径和优势,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请你针对材料中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中公教育解析】C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2.A【中公教育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A【中公教育解析】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4.B【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5.A【中公教育解析】略。

6.D【中公教育解析】学校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上课,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A项错误。数学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讲所谓的“主科”而忽视体育这一“副科”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体育的表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B项错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或把学生分成等级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7.D【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项。

8.B【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两者有重大区别。

9.B【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10.B【中公教育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1.C【中公教育解析】略。

12.B【中公教育解析】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13.D【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故选D项。

14.A【中公教育解析】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提高。

15.D【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

16.B【中公教育解析】略。

17.A【中公教育解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8.A【中公教育解析】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项。

19.D【中公教育解析】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20.A【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1.D【中公教育解析】A、B、C三项均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22.D【中公教育解析】略。

23.D【中公教育解析】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4.A【中公教育解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并不等于取消考试。

25.D【中公教育解析】略。

26.B【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故选B项。

27.A【中公教育解析】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28.A【中公教育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29.B【中公教育解析】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30.A【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原国家教委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31.C【中公教育解析】略。

32.A【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故A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材料中,我国某高中与美国不同的考试方法背后体现了两者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某高中的考试内容明显体现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片面发展。而美国的考试内容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考查,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3)取消考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考试是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同样是考试,美国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国某高中的考试则只能体现学生的识记能力,这中间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2)材料中,学校按考试成绩排座位,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四名学生集体自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分数,不以分数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应把考试作为一种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

3.(1)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学生的思维更单一,视觉更狭窄,更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是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处处压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机、缺乏创造性。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强调独立个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即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

4.(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推进。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3)在现代学校普遍重视智育而忽视艺术和体育的情况下,该省的做法有其可取之处。

5.(1)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都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因此,要从认识人手,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①素质与特长、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得到、和谐、充分、主动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时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④材料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使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6.(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课外活动的误解,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2)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3)像材料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育是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在实际执行中的现状。这种“减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复杂度和阻力。

7.(1)材料中的认识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误区。

(2)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3)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就是说通过合格的基础学科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与基础学科的发展和谐并进。和谐发展是对学生整体来说的,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对学生个体来说,要以特长带动相关方面的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条件

1.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须同时符合基本条件和学历条件,才具备报考资格。具体条件如下:

(一)基本条件

1.户籍在重庆市或持有重庆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的《居住证》(非暂住证或者居住证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在渝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审定合格的中等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在校三年级学生;重庆户籍在市外普通全日制高校就读的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

3.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在渝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4.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5.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详见重庆市教师资格网https://wwwjszg.cq.cn)。

6.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笔试成绩合格且在2年有效期内的考生。

(二)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审定合格的中等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历或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人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教资综合素质考试之明朝文化

一、考情介绍

教资综合素质考试中,文化素养知识内容较多,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察。今天,对明朝文化内容进行梳理。

二、内容

(一)思想

1.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所谓“致良知”,即是要求人们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的修养。所谓“知行合一”,即知与行合二而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2.李贽

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

(二)文学

1.小说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创作的,是根据宋元以来有关宋江三十六人故事的话本和杂剧编写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国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编写成的,是中国第一部根据历史编成的小说。书中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复杂错综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塑造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形象。

吴承恩作的《西游记》通过各种神化的故事和人物,揭露了明统治者的腐朽以及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同时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坚决向一切灾害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2.戏曲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

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三)科技

1.农学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探究农业科学、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并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而成的一部科学巨著。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古农书,反映了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

2.历法

徐光启的《崇祯历书》是明代崇祯年间为改革历法而编的一部丛书,共46种,137卷。由徐光启主持的历局负责编纂,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的古典天文学知识。

(四)艺术

1.绘画

沈周,《庐山高图》为代表,粗笔作品以《京江送别图》等为代表。

唐寅,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代表作有《事茗图》卷、《王蜀宫妓图》(又称《孟蜀宫妓图》)、《骑驴思归图》等。

2.瓷器

明代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获得了发展。主要成就是:景德镇瓷胎继续沿用了元代的“二元配方法”,创造了“脱胎”瓷器。石灰碱釉基本形成,发明了吹釉法。除江西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的象牙白,山西晋南的法华三彩,也都反映了明代制瓷技术的杰出成就。

3.书法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台阁体盛行。明中期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

4.建筑

明代的建筑工艺创下新成就。南京和北京城池都是明朝建筑作品。南京城营建于洪武二年,完成于洪武十九年,城墙周长达66里,一般宽10-18米,高12-15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明朝的宫殿建筑也十分宏伟,如故宫、天坛、太庙等。明代帝陵工程浩大,可谓历代之最。而在明代被重建的万里长城(明长城)更是举世无双的巨作,保卫明朝的边疆。

三、习题演练

1.在《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拳打镇关西”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

A.林冲、武松 B.鲁智深、杨志 C.杨志、林冲 D.武松、鲁智深

1.【答案】D。解析:“醉打蒋门神”的主要内容是武松发配至孟州牢城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拳打镇关西”的主要内容是鲁智深听闻有一户“镇关西”老爷,虚钱实契强占民女,打抱不平,不料三拳将镇关西打死了,仓皇离去。

2.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提倡“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历史常识。

A选项,董仲舒,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B选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C选项,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

D选项,王阳明本名王守仁,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所谓“致良知”,即是要求人们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的修养。所谓“知行合一”,即知与行合二而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综上所述,故本题答案为D。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章节强化练习:教育观(4)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国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小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9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