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
推荐文章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
1.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特征。
A.直观行动性
B.自我中心性
C.具体性
D.形象性
2.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言语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情感的发展
D.意志的发展
3.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性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4.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A.掌握代名词“我”
B.掌握代名词“你”
C.掌握代名词“他”
D.分清自己及他人
5.( )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7.“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8.降温的方法有两种: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对学前儿童来说。若体温不是特别高,应尽量采取( )的方法。
A.药物降温
B.物理降温
C.冷敷
D.酒精擦拭
9.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 )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游戏
B.集体教学
C.生活
D.交往
10.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是( )原则的要求。
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B.发展适宜性
C.幼儿参与性
D.开放性
二、简答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
12.简述现代化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1道题,每题20分。共20分)
13.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4.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2)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15.在中班幼儿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某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们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诉孩子们:“大家剪时要小心,今天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锋利的,不能剪到小手,也不能剪到衣服。”结果是,一名幼儿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虽不至于流血,但也是很危险了,另一个幼儿则把同桌一女孩的羽绒服剪了一个小口。
问题: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事件,试进行评析。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0分。共30分)
16.有一天,中班的孩子们吃完早饭坐在教室玩玩具。忽然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墙上有蜘蛛。”我走过去一看,果然在墙角上方,有一个小蜘蛛。孩子们都抬头看着墙角,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我也看到了蜘蛛。”“老师蜘蛛会不会掉下来?”
请设计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蜘蛛”。要求写出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以上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一)报考对象
1.广东省户籍人员。
2.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并在有效期内的外省(区、市)户籍人员。
3.广东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在读研究生、三年级及以上的本科学生、毕业学年的专科学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年学生。
4.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港澳台居民。
报考人员须满足以上条件中至少一条。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身体健康。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港澳台居民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效证件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内地(大陆)就读师范专业的港澳台居民执行就读省份相应师范生政策。
(三)免考条件
1.2021年及以后年份毕业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或全部科目。
2.取得《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在有效期内一次免试认定相应教师资格。具体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执行。
3.根据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全国有效的通知》(教资字〔2012〕24号)精神,已在外省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且取得单科以上合格成绩的考生,在满足我省报考条件的前提下,其合格科目在有效期内可免予考试。
符合以上免考条件的人员申请教师资格,不需再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直接向面试组织机构申请参加面试。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3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点
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学科中心课程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论)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课程计划:
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材:
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都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课程开发
概念——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期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则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
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
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话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状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