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1
《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感情。
3、通过品读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生命”。同学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么?
2、板书“平分”。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都想到了哪些问题?
3、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要帮助订正。
4、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3、出示句子: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是孩子无心的吗?(不、这是——)
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什么是诺言?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你觉得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自己试着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哪里看出男孩的无私、纯真,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你感动的一处。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二、细读课文,领会主题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的犹豫是为什么?
2、抽血时,男孩在想什么?
3、体会平分生命的课文主题
三、作业: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平分生命
小男孩子勇敢输血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2
《神秘的死海》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5个字;
2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3读课文,体会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4利用课内外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产生对死海进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
利用课内外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产生对死海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读课文,体会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查阅资料
死海的补充内容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5个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死海是个神秘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秘的死海》
你看到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质疑)带问题来走进这个神秘的死海。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培养自学能力
1读准字音:
教师要注意引导:“细菌”的“菌”字读“jūn”,不读“jǔn”;“俘虏”的“虏”字读“lǔ”,不读“luǒ”;“浸泡”的“浸”字读“jìn”,不读“qǐn”。
2形近字:
溃()俘()虏()
馈()浮()虚()
侵()涂()校()
浸()途()效()
3理解字词义:
远征军--去远方征伐的军队。
细菌--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细小的单细胞生物。有球形、杆形、旋形等多种形状。
击溃--打垮,打得四处逃散。
安然无恙(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祸害。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不知觉悟。
4练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三、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死海地地理状况、神奇现象,以及神秘死海至今仍存在的不解之谜,激发人们的想象,激励人们去进行无尽的探索。
2分析课文结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能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死海的特征;
第二部分:(3-6)说明死海的成因;
第三部分:(7-8)介绍死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再阅读《语文读本》中的《中国的死海——察尔汗盐湖》;找一找有关死海的资料。
板书设计:
31神秘的死海
第一部分:(1-2)特征
第二部分:(3-6)成因
第三部分:(7-8)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2读课文,体会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利用课内外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产生对死海进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
利用课内外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死海的神奇现象及其产生原因,产生对死海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读课文,体会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死海?人为什么不会沉下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死海的神秘面纱。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死海有哪些神秘的地方呢?为了帮助大家揭开死海神秘的面纱,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自学提示:(指名读)
默读3-7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你从哪感受到死海的神秘,用---画出
试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并结合课外资料理解
自学后,小组交流完成表格。(5分钟)
(二)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漂浮
1.为什么能漂浮?读4段
出示文字: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这是因为死海中水的比重是1.17-1.227,而人体的比重只有1.02-1.097,水的比重超过了人的比重,所以人就不会沉下去。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死海的比重是(1.17-1.227),
人的比重是(1.02-1.097),
一般情况下水的比重是1
2.为什么在死海中人就能漂浮呢?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现在这有2个烧杯,1号是清水,它就是游泳池;2号老师给放了很多盐,它现在就是死海。
这个鸡蛋是人,现在他来到游泳池:扔、沉。死海:浮
为什么人会浮起来?(海水里含盐量高)
结合课外资料---------含盐量30亿吨
3.想象:如果你在死海上你会干什么?(随机采访:这位游客你在干什么?)
4.小结:我们头上是一望无垠的蓝天,身下是碧波万顷的死海,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这是多么惬意呀!读出这神奇的感受吧!
指名读----评读
治病
为什么?(海水不但含盐量高,而且富含矿物质)
美容
为什么?(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出示文字:死海海底的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为市场上抢手的护肤美容品。
1.“抢手”换词“受欢迎”?
2.用泥作为美容产品,与生活中有什么不同?
将疗养者浑身上下涂满黑泥,只露出两只眼睛和嘴唇。这样看是不美,可洗过之后皮肤一定是白皙有弹性,你们说是不是神奇?带着你的感受读6段
3.海水能治病,海泥能美容,海里还有什么?(嗜盐细菌和藻类)
我们当一回科学家,说说死海里为什么会有”嗜盐细菌”?
它喜欢盐----从哪看出”嗜”
4.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还想考考大家,这条大湖为什么叫“死海”呢?快速读2段
原因:含盐量高
动植物难生存
5.为什么是“海”因为“大”。从哪知道(数字)
出示文字:它南北长是80千米,东西宽为5-6千米,最宽的地方18
千米,它的海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最深处为395米。
从这些文字你知道什么?(又大又深)
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三、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扑朔迷离,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想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需要我们干什么?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勤思考。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3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4
《秋天》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9月16日总1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5
《繁星》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
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
模mó模型、楷模
mú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媒体出示)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媒体出示)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地点)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媒体出示关键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指导朗读。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媒体出示)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媒体出示)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媒体出示句式)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媒体出示)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板书:
3、繁星
巴金
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