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
推荐文章
一般考教师资格证是为了考进教师编制,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考入编制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了,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而且工作待遇好,福利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
1.在讲解《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合举例的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答案】D。解析:A项,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B项,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到乡翻似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C项,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表达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D项无用典。故本题选择D项。
2.教学《咏怀古迹》,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相关实景图片和宣传视频并配以音乐。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多媒体能够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
C.采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太直观,会限制学生想象力,降低学习效率。
D.在阅读前,通过多媒体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2.【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在教学中,教师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利于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选项中“限制”“降低”,多媒体的使用并不会降低教学的效率。故本题选择C项。
3.在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对《蜀道难》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B.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没有运用神话,却有神奇色彩。
C.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
D.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3.【答案】B。解析:第一段运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故本题选择B项。
4.教学《雨巷》时,教师播放相关音乐,请学生静静聆听,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基调。对于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聆听音乐,能够身临其境,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B.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C.该做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D.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答案】A。解析:只是聆听乐曲,并不能达到分析诗歌结构特点的作用。故本题选择A项。
5.教学《归园田居》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探究题:“结合文本内容,寻找诗歌意象,体会意境”对这一探究的设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意象的学分析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诗歌。
B.此设计的目的是教授学生掌握系统地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C.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想象画面,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D.诗歌意象众多,寻找诗歌意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诗歌画面。
5.【答案】B。解析:选项中提及“教授系统地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是过度分析,题干未涉及系统分析。故本题选择B项。
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条件
1.报名条件
按照《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和《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师厅〔2019〕1号)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一)身份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户籍或居住证申领地在陕西省的申请人以及驻陕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
2.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二)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身体条件:身心健康,符合陕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考试当年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四)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中等学校(含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已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各科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 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 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 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法
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
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
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
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2、不得脱离监护;
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城乡“入园难”;
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
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相关文章:
★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高级中学)及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及答案
★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四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