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题

晓铭5611分享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持有者,且取得正式教师编制,需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个性发展功能 D.教育功能

2.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__教育 B.骑士教育 C.教会教育 D.城市教育

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杜威 C.卢梭 D.赫尔巴特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有了国家

C.学校的产生 D.创造了文字

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发现学习 D.抽象符号学习

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

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外显记忆

11.基于每一所学校和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

A.区域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2.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

A.陈述性知识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3.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老师给予奖励,反映了桑代克的( )。

A.准备律 B.学习率 C.练习率 D.效果律

14.“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 )。

A.转移 B.内在 C.广度 D.外在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团委 C.班级 D.班主任

16.启发式教学体现的教学规律( )。

A.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17.“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8.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书上,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9.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 )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1.( )是( )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A.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教育体制 D.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4.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25.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27.简述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

28.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2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先生夫妇经营一家公司,平日里业务繁忙,起早贪黑,常常无暇照顾、关心和教育儿子,儿子王小强已经是小学六年级,马上要考初中了,但小强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不时地违反学校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在一次家长会上,万先生在听到班主任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后非常不高兴,同时也觉得儿子的“糟糕”表现也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他站起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要拜托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教育好孩子。现在我儿子表现这么不好,是学校和你们老师的责任。”

王小强作为一个“问题学生”,原因出在哪里?王先生对学校的批评是正确的吗?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31.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公民,符合以下条件可报名参加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身份条件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即可:

1.具有黑龙江省户籍的社会人员。

2.持有黑龙江省有效期内居住证的社会人员。

3.符合下列条件的黑龙江省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①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三年级(含)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升本”可在其升入本科一年级及其以上年级);

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三年级(含)以上(“五年一贯制”、“3+2中高职贯通”须在其高职学习的最后一年);

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任意年级。

学习形式非“普通全日制”,在读年级非上述范围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符合报考条件。

4.在我省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我省参加考试。

5.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二)学历条件

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以下学历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报考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题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三)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一(3)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考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33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