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那么课件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1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油画,交代作者。
2.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按一定的顺序)
3.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汇报课文讲了什么事,并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本文是对同名油画的赏析,主要写了在()季节,()的情景。)
三、品读感悟
1.从哪里可以看出“收获”了?(指名读第一段中相关的语句)
(过渡: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农民吗?我们接着学习)
2.图文对照,边读边用“________”划出描写第一位妇女拾穗时的语句,用“~~~~~~~”划出描写作者由看到的实物产生的联想。
(课件出示: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
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指名读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3.总结学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
(自学——汇报)
4.米勒的油画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7自然段)
5.米勒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逼真、传神的油画呢?(读第6自然段和课后材料)
6.讨论:“收获”属于农民吗?
四、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
2.吟诵《悯农》。
六、结课:
(课件出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板书设计
拾穗
收获 拾穗 特点
麦香 弥散 弯攥 有远有近
麦垛 堆起 搜寻 动静结合
趴 伸 拿
辛苦、艰难
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4、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重点难点:
1、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人物。
2、板书课题:《23、跳水》。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环游世界风平浪静放肆桅杆龇牙咧嘴瞄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介绍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我们找找看,哪几小节写事情的起因,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经过、,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结果。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1节写事情的起因,第2——5节写事情的经过,第6——7节写事情的结果。)
2、完成思考题。
(1)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桅杆横木?
(2)水手和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具体表现在哪里?
(3)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
(4)孩子最后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
(5)40秒时间长吗?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参考答案:略。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3、读句子,思考。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
(2)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
4、读课文,想想船长为什么对孩子发出“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的命令(参考答案:这是为了救孩子。其实,这也是能救孩子的方法。请学生理解船长的果断和急中生智。)
5、教师: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小结。
课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o尼古拉耶维奇o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写一艘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紧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脱离了危险。文章以“取乐”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动事情发展。
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试背5—7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文中刺猬的两件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从刺猬偷枣、击退大黑狗自卫这两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1、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15带刺的朋友,轻声齐读课题。边读边想: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在课题中写刺猬呢?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什么感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到底刺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让作者这么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1、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
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_____和_______事件写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2、课文哪几小节分别写了这两件事?请找出对应的小节。
3、交流。(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想一想哪一段中的枣子更诱人?
1、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1、2组3、4组读,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2)交流。
3)小结: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结合课文的内容选用第二句更合适,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
4)指导朗读:比喻要读得优美些,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二)学习2-9节“刺猬偷枣”
过渡:这么诱人的枣子,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了。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节,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划出来。
1)交流,出示: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板书:钦佩高明)
(1)板书,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联系上下文说说高明的意思?
(2)刺猬偷枣技术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过渡: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小动物偷枣的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指名开火车接龙读课文2-9节,其他同学用曲线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并圈出能说明刺猬偷枣高明的关键词。
1)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
2)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就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①理解“诡秘”---(诡异、神秘)
②这个诡秘说明什么?(小心翼翼、警惕性高)(板书:爬树)
③指导朗读刺猬诡秘地向上爬着,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些。
(2)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板书:摇枣)
①这里的“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它的近义词?(好像、可能、大概„„)
★②这是一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为什么作者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天黑,看不清。作者表达前后呼应。)
③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内容作的推测呢?与下文作者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用词严谨)
④★“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我摇我摇我摇摇摇!多摇几个枣,给我小宝宝;多摇几个枣,好好吃个饱。)
▲读、背(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背、自己背)
(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板书:落地)
①★“径直”(结合语境理解):笔直、直接。
②为什么要直接掉下来?节约时间(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③▲读、背(做动作背)
(4)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板书:归枣)
①★散落:示读音sǎn没有约束;松开。sàn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东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读。
②这时的刺猬高明在哪儿?(打滚),想象读:“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地方?③★“归”(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聚拢。
④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交流,这刺猬真!
⑤★想象刺猬忙碌着把枣子聚拢在时,刺猬心里怎么想的:。
⑥▲读、背(同桌互相背)
(5)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板书: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①★读准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怎么着、扎、长、兴
②★这时的刺猬又高明在哪儿?驮、跑(动作描写)
③★这里作者又做了大胆的猜测,说明刺猬的机灵。
④▲读、背(读出刺猬偷枣时灵巧、敏捷的语气)
5)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刺猬偷枣的过程,但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我们也能把讲个_不离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然后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同桌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时,请用到“爬、摇、掉、归、打滚、扎、驮、跑”着8个动词,还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使自己的复述更连贯。
6)指明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7)小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到:刺猬能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其实他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二)学习“刺大黑狗”,体会喜爱之情:
1、轻声自由读10-15小节,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交流,出示: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1)在作者看来,刺猬的举动很——“鬼”,出示“鬼”意思?
①死后的灵魂②有不良嗜好的人③躲躲闪闪,不光明
④恶劣,糟糕⑤形容词,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2)刺猬怎么“机灵”了?(缩成一团)
2、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此刻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它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出示: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如同。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心想:!
3、原来爸爸说的“狗啃刺猬——没处下嘴”是指刺猬受到狗的袭击时。板书:缩成团
4、师:刺猬用刺击退了大老黑,我高兴得直拍手,由衷地感叹:“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三)小结:
作者通过仔细地观察,生动地记叙了两件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试着根据板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清写了什么事,再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
作者通过写两件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它们称为——(齐读课题)他是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一个有情人,与动物交上了朋友。他从秋天到冬天,到春天,与这群刺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选入课文时只节选了其中的两段,喜欢这篇课文的同学可以去找找原文读读,相信你也会喜欢这群刺猬,喜欢有看家本事的小动物的!
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和独立识字。
2.能说出“异想天开,不折不扣,清脆,婉转,喧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象声词。懂得有破折号句子的意思。
3.正确标画文中的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想象,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趣。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愉悦的心情。
2、能理解文章用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3.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名回答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找出象声词并练习模仿)。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2.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3.全班分角色发声,描摹课文中所描绘的乐队演奏。
五、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中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有各的曲子
各有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课件模板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_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