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策略
高中语文知识是零碎的,是繁琐的。也许强调过很多遍的字音字形你仍然在考试时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个问题最大的根源就在于听课质量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及策略
跟紧学校的步伐,了解语文考题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内容。
所谓的内容就是,先得有规矩。比如说,一提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人、唐代的、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他个人的生活有了一个改革。王维号称诗佛,他的诗里头有禅意,这是一个基本的积淀和积累。再看山水田园的诗,找什么?找山水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常有哪些情感?然后再对应到题,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的。这个不叫背,是该有的了解,你的基础和积淀是一定要有的。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回归语文的课本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不二法门。高考语文考查的材料题目,看似是课外的,然则知识点都是课内的。例如,_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考到的“下车”这个题,好多学生都觉得陌生,但是如果你对必修课本中的《张衡传》就有“衡下车,制威严,整法度”,其中课下注释就对“下车”做了很详尽的解释。由此,高考语文备考如果能抓住课本夯实基础,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得选择题与作文者得天下
由于题型的变化,选择题所占比重增加。而且从今年高考试题来看,如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第9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试题难度小,区分度小,其他的主观性试题也均拉不开分数档。所以,决定成败的就是选择题与作文。所以在备考时,要狠抓选择题,争取不丢分;多练作文,争取拿高分。
慎用答题旧套路,增加文本作为独立个体的解读意识
在多年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答题套路,和一些习惯性套话。但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正在悄悄避开套路,真正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诗歌鉴赏主观题,偏重于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没有套路可以借鉴;再比如文学类文本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很多学生还是按照“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等套话来答题,导致失分。所以训练学生从文本出发,增强文本作为独立个体的解读意识。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从_年起,取消考试大纲,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参考高考评价体系”;未实施新高考的省市,考试中心不再修订新的考试大纲,将沿用_ 年考试大纲。所以,我们不管处于备考的哪个阶段,都要做到以纲为目,牢牢记住《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此作为我们每次备课教研的指挥棒。
“本”指的是人教版教材和近3年的高考试卷。在复习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回归教材,从教材出发,注重总结近3年高考试题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位学生得到真切的帮助。
二、研判学情,共谋策略。
首先,在备考阶段,我们每位老师,结合自己制作的考点知识图,对学情进行分类。
其次,我们根据学情,精准制定课型。主要的课型有复习课、专题课、训练课和讲评课。又根据学生分类:艺术备考生、三校生、文化生各有侧重。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让学生熟练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精耕细作,序列陪伴。
一方面,我们在高考备考的阶段,敢于放手,实施个别化教学。这里的放手,是基于每次考试对学情的掌握。不仅老师要了解学生,学生也要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学生找出自己长期得分较低的板块。这些板块就是学生特别需要加强的地方,也是他们需要额外增加训练量的地方。
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内耗,力求高质高效;11月底前,完成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古诗,文言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夹在平时训练中完成;每周一测,两周一统测,统测完成后科任教师认真改卷并完成质量分析上报;晨读,做好基础积累,成语,文言文默写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效果。备课组,两周一开会,集体备课,备考纲,备考点,备教法;同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在这个精细化的陪伴过程中,每位教师都需要精确掌握自己所教班级整体情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精准落实教学策略,同时严密把控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复习,真实高效。
四、资源丰富,筑起信心。
越是考试临近,越要清醒笃定,“淘洗”的过程必不可少。丰富的学科资源,就如学生的定海神针。学生手里有资源,心中不慌。我们备课组准备了充分的试题资源。比如,文言文实词虚词资源共享,老师推荐一篇好的文章,包含时评类、书评类、精美短文等。每位老师再转发到各自的班级群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有效地掌握阅读资源。
科学备考,需要重视严谨的策略,教学方法的制定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同时需要落实到位,把握好每个时间节点,精准实策。多样化,恰切的资源,能助学生一臂之力。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一.两线共进。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上午上课前的自由时间,重点强化朗读背诵。虽然早读取消,但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放松,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我们要求课前教师必须听到朗朗读书声。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相结合。鉴于高考语文命题重主观的趋向越来越明朗。我们在复习专题时,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把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把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病句的专题复习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对联的运用等专题复习穿插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专题复习的枯燥记忆,又保证了学生不间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训练。有积有发,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语言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和作文训练相结合。随着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题分值的不断增加,有学者预测作文分值有增加的可能。(上海卷福建卷作文已多年保持70分)所以必须改变作文临时突击的错误做法。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至少每两周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也可以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此时的作文训连,教师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对作文的等级要求进行分项指导。比如,第一次作文专门训练基础等级的“符合题意”。第二次作文专门训练“符合文体要求”。这样第一轮复习结束,学生应该能够对高考作文的各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出,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加强高分作文的技能性训练。
四.专题知识点的复习和阅读相结合。高三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各科老师都拼命的挤占时间,很多学生都主管地给各科复习排座次,语文成为众多学生眼中的弱势学科,理科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也忽视了阅读教学,更谈不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笔者以前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忽然有一天,一个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老师,有血有肉的语文课怎么变成了枯燥的字、词、句、段、了呢?我怎么也找不到学习语文的那种兴趣和热情了。我马上明白,抽调了文学与人文的语文课堂,便会变成纯粹的工具理性和技术操作的训练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语文课面目可憎,极大的扼杀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三年级复习课尤其如此。所以高三语文复习恢复阅读课,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这样做不会降低学生的语文成绩,只会提高其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这是有很多成功先例的,上海闸北中学的程红兵老师的做法可为代表。当然,高三的阅读更需要老师做好阅读材料的精选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南方出版社的《时文选粹》系列和《读者》杂志可供各位老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