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

金浪0分享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2.揭题释题

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

1.一读,读准

⑴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

⑴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⑵听范读。自由地练习。指生读,评价。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

⑴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⑵自读自悟,四个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馈,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丽,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

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②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指生读,师评价)

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齐读)

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③遥望洞庭山水翠

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翠)

读出和谐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④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诗妙在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读出喜爱、赞美之情。(齐读)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

⑵小结全诗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5.五读,读熟----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z

1.欣赏有名的诗人为我国的名胜写下的经典名篇。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板书:

望洞庭

观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2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3

教材内容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写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文本语言内敛深沉,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教学时要通过自读自悟——移情体验——朗读品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标: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难点:学习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整体感知,学习第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带入情境。

1.数量词练习:一()新大衣一()面包一()生命一()爱

2.谈话:这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承载着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感动、中国人的自尊,也承载着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其中一个发生在中国留学生的身上的有关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3.播放课件,师生共同回顾“我”遇到的处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先是数量词的学习,为了后面的三次选择做铺垫。然后,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并采用课件引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从三次选择中,悟爱国之情。

当“我”饥肠辘辘的走进面包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朗读课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体会的句子,写写感受。

(一)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品读句子。

▲饥寒交迫,首次选择。

1.品“我”首次选择的句子。

2.体会当时“我”的饥饿。(相机减少板书)

(设计意图:当“一件新大衣”从黑板上消失时,让学生体会失去的滋味,这种递减的是心情的逐渐沉重,是无法承受的选择!从不公平的交易中,感受“我”当时的饥饿和无奈。)

▲面对国旗,取舍两难。

1.品读“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①理解“犹豫”,结合动作词,感受内心的挣扎。

②指导感情朗读。

2.品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视”。

②揣摩“我”的内心世界:“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复品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隐藏其背后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突显人文性原则。)

▲最终选择,令人敬佩。

1.品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通过“摇摇头”、“吃力”、“趔趔趄趄”动作词,感受“我”身体的虚弱。

②仔细品读,领悟作者选择时态度的坚定,爱国情感的深厚。(相机减少板书)

③体会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心灵,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经过几次思想挣扎后最后保留的精华,带给了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这句话,从中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二)回归整体,配乐深情引读关于描写红旗的三段话。

(设计意图:这个片段,体现了从整体入手,局部指导,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使朗读更有效。)

三、从态度变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读课文,找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对比体会。

2.小组交流,品老板的态度。

(设计意图:在自读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品读、对比感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引出重点作好铺垫。)

3.出示老板态度变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记者采访。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探究、品读相关句子,由文悟情,由情赏文,使学生在读、思、议、演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抓住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创设扎实的语文课堂,突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原则)

四、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文情交融,感悟升华)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你们又曾经在哪里看到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2.课件再现五星红旗在各地高高飘扬的图片。(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3.小练笔。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在感人的氛围和爱的旋律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随笔练习,在学生真正地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后,从而生成自己的爱国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六、作业。

1.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推荐阅读《五星红旗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后的习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渗透爱国之情。)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呈逐层递减的态势,黑板上剩的内容愈来愈少,突现课文中震撼心灵的爱国之情。我力求突出课文重点,用国旗和心形图案形象地展示“爱国”的主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引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学习方法。在写字时,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引述: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地来到我们中间。她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

2.播放课件。(课文内容)

3.交流: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听到这雨声,你有什么感受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师:是啊,就如小朋友们所说的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齐欣赏这诗意的文章——秋天的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题。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2.指名口头回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同桌说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

三.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教学。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课文描写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什么味道吗?

(3)指导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学生汇报。

B.教师引导: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C.教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

D.指名学生朗读。

4.教学第五自然段。

A.教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全班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B.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完这课文,你们喜欢秋天吗?形成子,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画呢?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2.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完成绘画或诗歌。

板书: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详案分享五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详案五篇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编辑教案参考模板五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优秀上册教案文本推荐2021年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借鉴设计五篇样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新课标上册教案五篇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1文案

三年级语文授课教案上册五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2021例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季度教学设计五篇

    4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