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 >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8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8篇

彭永0分享

关于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8篇

六年级学生要仔细复习以前的所有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牢固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8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2

教学目标:

1、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设计理念:

1、体现“以链接内容为起点,拓展学生视野,使课堂向课外延伸,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依据“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体现小学语文“阅读引路——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彰显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

1、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每篇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展示课件

(1)做人也须像梅花那样,品性高洁,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内心的清静纯洁。——《卜算子·咏梅》

(2)陷入绝境时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跳水》

(3)以“清贫”生活为乐,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困境,始终坚持信念,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崇高气节。——《清贫》

(4)“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看似简单的愿望,但要想真正达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心性修养。——《儿子的采访》

(5)“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挑柴》

二、阅读本次链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达对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展示课件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听的艺术》: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路径。

2、《方法》:听话不要听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说话人的头上去。

3、《爱的诠释》:爱的智慧的诠释就是应“需”而为。

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懂古诗,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后的起“点睛”作用的话,并由此进行思考,谈感受,写“感言”。

三、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事件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悟,随时记录。

展示课件

学生可以自己谈一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破涕为笑、愀然不乐”等词的意思。

2、感受奶妈对作者那深沉的无私的爱,体会作者与奶妈之间那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深情。

3、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最疼你最爱你的人是谁?

2、追问理由:为什么这么说?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3、导入:有一位作家叫冯亦代,在他刚足月时,母亲就去世了。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一点儿也没有印象。可他后来却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我的母亲》(板题),这是怎么回事?文章真的是写他的母亲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拿起课文,大声朗读。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字词:

出示:破涕为笑孑然一身愀然不乐

笑容可掬杳无消息两鬓苍苍

(1)指名读,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愀然不乐”是指奶妈的脸色变了,变得不高兴了。

(3)什么事儿会让愀然不乐?

(4)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内容:文章写的是我的母亲吗?是写谁的?

三、细读课文

1、奶妈这样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尊称奶妈为我的母亲?

2、课文的字里行间,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奶妈对我的关爱?请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3、学生默读思考。

4、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

1、交流学生找的词句。

2、品读重点句子:

(1)出示句子:四季寒暖,衣被饮食,无一不是她亲自料理的。

(2)自由读,说说你的感受。

(3)你是特别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有声有色地读出来。

(4)品读“无一不是”:

①“无一不是”是什么意思?

②我所有的事情都她料理的,联系你平时的生活,想象一下什么时候,她亲自为我干什么?

出示句式:时候,她亲自。学生进行

说话训练。

④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可以写多几句。指导学生从“四季寒暖,衣被饮食”发散出去,体会奶妈在各方面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⑤指导读句子、

(5)品读“亲自”:

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奶妈非得亲自去料理呢?

②不放心哪!那是因为我是奶妈的最爱,在奶妈心中没有什么比我更重要了!

③指导读好句子、

④刚才每个同学说的都只是一两个细节,如果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首爱的诗篇

⑤指名学生连读刚才写的句子,组成一首诗、师生齐读“四季寒暖,衣被饮食,无一不是她亲自料理的'”作为总结句、

(6)总结提升

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奶妈对我的爱?

②交流、

③提升:你觉得奶妈对我的爱是怎样的爱?

④总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奶妈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如此无私,如此博大的爱不是母爱是什么呢?这样的人不是母亲还能是谁呢?作者由衷地在心里呼喊:奶妈,我的母亲!

⑥学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让我们饱

含神情地来背一背这首诗,把这首诗献给作者的母亲,献给我们的母亲,献给全天下所有的母亲!

五、 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奶妈对我的深情,那我对奶妈的感情又如何呢?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4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 (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

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

2.各自准备几分钟。

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

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讲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4.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悟蚕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人们把中国称为“丝国”。同学们,中国能有这样的美誉,你们知道谁是其中的大功臣吗?(蚕)对,蚕就是首当其冲的大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增加一些对蚕的了解,一起来学习第8课《春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3.齐读生字。

三、细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了解蚕的哪些知识?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历史悠久、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赞美)

3.从老师的板书你对课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结。

四、再读课文,赏读语言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你想到的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交流。

3.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蚕丝是用“蚕的生命化成的”?蚕为了吐丝,耗尽了所有的生命,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春蚕这样的人,你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可以用来赞美哪些人?

4.把你喜欢的语句再一次读出来。

五、拓展阅读

1.教师朗读《春蚕的歌》选段

2.谈话小结。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6

教学目标

结合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第1学时

一、浅层意思把握

1.我看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什么现象触动了我的心灵?对我心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触动?

2.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认识是:

后来的认识是:

二、深层意思探究

1.“这一层,看起来容易,确实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中的“最基本的东西”一词,它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3.“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中“悲壮感”、“使命感”各指什么?

第2学时

三、局部语句推敲

1.品析“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的表达作用。

2.“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中“昨天”、“今天”、“明天”各指什么?

四、思维检测

1.第(13)段“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一句中“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

A.比森林还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

B.把烈士的名字复活为血肉之躯,__广场是站不下的。

C.纪念碑背后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D.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

2.在课文中快速勾画能突出“人很多”这个意思的4个片段。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乎作者意思,简要说明理由。

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作者感到__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不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五、写作借鉴

从波澜(过程或情节)、细节(具体化、形象化的描写)、深度(议论句或主旨句)的角度观察文章,揣摩自身记叙文写作与佳作名篇的差别,明确努力方向。

六、语言积累

1.找出句间关系最紧密的段落。说明句子之间关系。背诵。

2.找出最有文采的语句。说明文采体现在什么地方。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收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作者与妹妹第二次饲养蚂蚁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这句话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上节课那对养蚂蚁的小兄妹吧!他们找来玻璃瓶饲养了15只蚂蚁。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谁记得原因?

板书:“旋紧死”

2、后来兄妹俩决定为蚂蚁再做一个新居。为什么蚂蚁已经死过一次了,他们还要再次养蚂蚁呢?

(预设)因为他们喜欢蚂蚁,没想到玻璃瓶里没有空气,蚂蚁会被闷死了。而且他们认为所有的动物都能养大,就想把蚂蚁养得比蟋蟀和蝈蝈还要大,第一次失败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这样。他们怀着对蚂蚁无比的喜爱和美好的期待,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新居。这节课,让我们走到兄妹俩身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读理解感悟

1、请大家翻开书70页,默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这次给蚂蚁做新居,兄妹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这一次给蚂蚁做新居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3、(预设)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并读句子: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来透气。)第一次蚂蚁就是因为不透气被闷死了,他们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蚂蚁们就能透气了。我从“怕它们再闷死”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蚂蚁,不想它们被闷死。

b对!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爱小蚂蚁,就不能让它们闷死。(板书:扎)谁愿意来读读这句!师评: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的小男孩。

c还有谁想说说? (我从命令这个词中感受到哥哥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一定要让蚂蚁们透气。)都命令妹妹了,可见这是件大事。经过第一次的失败,怎能让闷死的事件重演呢!谁来读读哥哥的决心!师评:你的朗读使我相信蚂蚁们决不会再闷死了。

严实的火柴盒扎上小针眼立刻变成了一个既透气又通风新家,这对兄妹真行!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d从扎小洞眼我们体会出小兄妹对蚂蚁们的关心呵护,谁再接着说。

4、(预设)●剪碎稻草

a(读课文中的句子: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妹妹新的担忧中体会到妹妹又怕蚂蚁们冻死,很着急!

b她不愿蚂蚁们冻死,谁读读这句。

师评: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担忧的表情,真可怜呀!这么冷的天气,蚂蚁们怎么过啊!谁再来读读妹妹担忧的句子。

师评:从你的朗读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对蚂蚁的关心。女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c你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1:读“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作者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觉得兄妹俩很爱蚂蚁,他们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来给蚂蚁取暖,简直就把小蚂蚁当亲人了。

生2:我从“蚂蚁客人”中的“客人”这个词体会到兄妹俩把蚂蚁当朋友。

师评:是呀,既是亲人又是朋友,多纯真可贵的感情啊!

生2:我从图上看到兄妹俩边剪碎稻草脸上还有微笑,我想他们为蚂蚁忙碌的时候很快乐,可能还在说:“有了这些,小蚂蚁再也不会怕冷了”。

你就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吧!还有谁要说?

生3:我从无所不能、果然这两个词体会到哥哥很会想办法,铺上稻草小蚂蚁不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吗。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心。

生4:我从图上看到他们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摆放得很整齐,觉得兄妹俩太爱蚂蚁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险啊!可他们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着蚂蚁。从那些整齐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们多么用心地摆放啊,生怕蚂蚁们住得不舒服。这对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书:剪碎)有了希望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我也被这对小兄妹感动了。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吧!

师:让我们感受着小兄妹的纯真与善良,朗读这个部分吧!(齐读)

c这个新居又透气又暖和,兄妹俩并没有满足,他们还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读书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来……会喜欢这个新家的。)我从放饼干屑感受到他们想得很周到,怕蚂蚁饿着了。

师:(板书:放)谁能读出这种细心。的确是把蚂蚁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啊!难怪他们自信地以为,一起读: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

d是呀!两个小宝贝相信这样一个透气、温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蚂蚁们一定会喜欢的。(师加动作深情朗读:遗憾的是……)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说说。

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e(预设)

生1:读句子:“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在外面可以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我觉得他们很关注小蚂蚁,等到夜深人静时听蚂蚁们的动静,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听听它们是否过得好。

生2:我觉得这句中的“贴”“极其轻微”都说明蚂蚁们的声音很小很小,几乎听不见,但兄妹俩因为太想知道蚂蚁们的情况就贴着听,平心静气地听。可见他们是真的爱小蚂蚁,生怕有闪失。

师:你的体会很有深度,能读出来吗?还有谁也能像她这样读?

生4:我从“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这个句子中感觉到兄妹俩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蚂蚁们有着美好的期待。

g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读这个部分吧!

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读: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声中,……)

h师:兄妹俩想啊:小蚂蚁,你们快快长大吧。(CAI: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这些是兄妹俩的美好愿望。(课件)下面请大家以“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声中,我仿佛已看见”开头说说你对可爱的小蚂蚁美好的愿望吧!

生自由说,教师相机评价(说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打三个点,指两名学生说)

I同学们,你们所描述的美好愿望正是句子中省略号所想表达的呀!

4、学习第7自然段

a同学们,(指板书)兄妹俩用心地扎着小洞眼、认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饼干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和努力,他们认为小蚂蚁定会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成长,可结果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b为什么呀!如此一个充满爱的新家,书上用的什么词?(安乐窝)c蚂蚁们干嘛逃得无影无踪呢?

d角色转换:如果你们就是这安乐窝中的小蚂蚁,来,倾诉你们的心声!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气,但空间小。(评价:原来你喜欢大自然的广阔、自由。)

B、有稻草碎,虽然温暖但不自由。(评价:你的家不是这样的,你不喜欢被关起来,渴望自由,渴望快乐)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评价:你愿意无拘无束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劳换来食物啊!)

D、你们的饲养就是囚禁呀!(评价:原来蚂蚁的感受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E令人欣慰的是蚂蚁们的呐喊小作者听到了,谁来读读。

(CAI: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指名读)

f对,小蚂蚁不愿被关着,它们向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组的同学读读?

g是呀!蚂蚁们愿意忙碌、奋斗,他们渴望自由。三四组的同学在来读读。经历了两次养蚁的失败,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课件:(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大声地读出来吧!

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依天性,无拘无束来得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5、巩固收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a作者曾经这样认为:

(CAI: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结尾,作者却悟出了:

(CAI: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个句子,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b对,第一个句子是作者童年时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以为蚂蚁可以由人来饲养。第二句则是作者经历了两次“养蚁”结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蚂蚁们不愿被关起来由人来饲养,像这样以第一句开头以第二句为结尾,就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同学们,兄妹俩第一次因好奇饲养蚂蚁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顾蚂蚁,结果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现在你们是否明白课题为什么是“囚蚁”而不是“养蚁”吗?(因为他们开始认为喜欢蚂蚁就把蚂蚁关起来养,而后来却发现蚂蚁们不愿意被关起来,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和方式,这样关着不是“养蚁”而是“囚蚁”。)

2、是呀!作者以自己认为的方式饲养蚂蚁,以为它们会喜欢,但小蚂蚁们却“毫不领情”,因为这样精心的“养”对于它们来说意味着无情的“囚”。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四、作业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本文作者赵丽宏的另外几篇记叙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与同学们分享(课件),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这般有趣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

11.囚蚁

关爱? 囚禁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本8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范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授课教案设计五篇

公开课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最新范文

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板书设计五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下精编案例参考五篇

2022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精编教案模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教案案例五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

    46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