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文章
《落叶》这篇文章重点是写秋天景象的,但没有落入悲秋的俗套。为了渲染秋天的落叶给作者带来的感受,用了欲抑先扬的办法渲染春天树叶的美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落叶九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落叶》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以下材料:
1.贾平凹简介
2.法桐的有关知识
3.描写落叶的诗文词句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地点拨和补充
1贾平凹,陕西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著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多部作品,著有诗集《空白》等。其中《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当代作家。
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有着“行道树之王”的美称。
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
例如: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梧桐、对落叶倾注了诸多感情,那么著名作家贾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叶》。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交流学习结果
(1)生字:绰约 妩媚 忌妒 憧憬 婀娜 凋落
寒伧 嶙嶙
生词:寒伧 风姿绰约 妩媚 婀娜 停滞 憧憬
以上生字老师用一小黑板的方式出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写注音,其余学生在下面注音。生词找学生交流自己对此语的理解。
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学习。
(2)学生交流本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
2.根据上面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置如下:
(1)作者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呢?
(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好记录。
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以共享学习成果。
集体交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
使学生明确:
(1) 这篇文章前六段分别描绘了春天、夏天、秋天、来年春天四个时间法桐的景色。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春天的法桐。作者从法桐的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法桐的盎然生机。同时还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鸟夫妻的欢乐来衬托绿叶的温柔美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其次较详的写了秋天的法桐,写出了它的枯瘦败落,和前面春天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的哀叹、同情溢于言表。然后作者又由来年春天法桐的新叶明白了,法桐旧叶的凋落换来了新生。正如我们收集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样,自然作者就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2) 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这种借某一具体的事务,通过它们的精神抒发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见思路是状物——寓意。
三、深入研读
1.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炼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在赏析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并点明: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学生读课文赏析,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
小组共享学习成果。
集体交流学习结果。
例如:“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做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
(2)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质疑问难:
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找寻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质疑。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帮助解答,老师视情况给与点拨。
常见的问题有:
(1) 文章的标题为《落叶》,可是作者却用了较多的文字来描绘“绿叶”,这样的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了?
(2) 第四段中“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什么?“这”指的是什么?
(3) “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的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
(4) 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四、拓展延伸
1.《落叶》一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
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生命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2、阅读下面的文章,做一篇读书笔记
《落叶》说课稿
《落叶》 ,本文说的是窗外 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叶茂,无比温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变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发出 了哀叹。但来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 “欢乐到来,欢乐又归 去“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教学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①感受富于哲理的变化的语言。 ②学习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
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领会品味文章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 自读课文
1.文章思路 贾平凹的散文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他善于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揭示出社会人生 的奥秘和空灵的生命意蕴,作品具有高雅的文学品位。很美的文字,很深的道理。多美的法 桐叶,多么富于哲理的变化。读来很有韵味,在世事沧桑,悲悯多情之后忽地发现原来旧的 凋零是渴慕新的再生,而于这交替中在天地间长成。这篇文章初读觉得清晰、可爱,可是越 往下读越感觉到思想的深邃。作者给我们阐释了落叶深刻的蕴含。人都有珍惜生命的本能, 绿叶能使人凡心涌起生机蓬勃的欢乐春潮。 法桐重又披上绿的欢乐时, 让作者领悟了落叶的 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如果我们都拥有落叶的精神,我们的人生 之旅该会有更多绿的欢乐吧。
2.文章主旨 《落叶》的结尾让我们领悟了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揭示了无论在什么样 的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不断拼搏。在思想内容上,以积 极向上的心态来展示生命和生活的内涵与真谛。
3 写作特点 《落叶》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托物言志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于对 某些特定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揭示作品主题。本文借法桐树叶的凋落与 新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任何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作者用词用句的整 饬、比喻拟人的运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等都是值得我们多方面借鉴和学习的。
二 课后练习指导
《落叶》一文就落叶引发的感想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 ( )的情调有何不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悲秋情调,但有博大之气象。 《落叶》一文具体地写了落叶的景 象,包括“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 , ,也就是只剩下树干, 这就是“落木”景象。因为深秋落叶,作者引发的感思大不同于杜甫,主要为哲理思索。开 始时也有哀伤,但最后是上升为哲理的感悟和对这一哲理的赞美。 “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 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 ——这是哲理的感悟。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 , 新生”“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 , ”——这是赞美这一哲理。 其间有个重要的反衬,那就是对春天里法桐叶子的丰姿美态的细致描写。又有个关键 的转折段,也就是当“看到”这些叶子并不悲伤,欢乐时尽情欢乐,法桐也因此一年大出一 年,长到与屋檐齐平时, “我”忽然醒悟了,悟出了“哲学的命题” 。其实,法桐叶子秋去春 来是本来就有的自然现象。 “悲伤” “欢乐”是作者赋予的。作者恰切地借助了这一现象,表 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思。而这个感思又完全不同于前面出现的咏秋诗歌。
三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落叶》教学反思及重建
次教坛新秀初评我参加了。当拿到文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落叶》时,我想从网上查些资料求得帮助,结果没找到什么。看来是我的观念错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次我不再奢望什么资料,我在寝室里专心的反复的品味文章,倒觉得这样挺好,思想没有丝毫的束缚。
《落叶》一文说的是窗外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叶茂的,无比温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变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发出了哀叹。来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本文写作切入口很小,仅是平时观察的偶得,却表现了“生命如四季,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大主旨。本文的描写非常生动,尤其是法桐春生夏荣秋落过程的描写,不仅感染着作者,也打动着读者的心。这篇文章是在解读作者的一次心灵体验,读它的同时,读者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初一的学生阅历浅,可能就事论事,也可能由此联想到人生,但仅是概念上的套话,而不能亲身体验提升。
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充实生命。同时,关于生命,这个话题很大,容易上成说教课,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 通过圈划词句品读法桐生长过程及作者面对法桐生发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平凡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听音乐(绿叶对根的情意),并欣赏深秋落叶辉煌的画面,使学生沉浸在庄严的气氛中。然后我设计一个问题: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说理由(印发的材料已省去题目)。以此带动学生朗读全文,感知文章。先读两遍,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不错,其中张选芝同学回答:“我拟的题目是——落叶的回忆,不仅仅是作者面对落叶产生的美好回忆,也是来年的新叶对落叶的一份回忆。”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诵,学生听读并思考:
1.找出描写法桐春叶的美及凋零的法桐和来年的春叶的句子。2.请说说作者对桐叶的态度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接着学生进行片段朗读,不加咀嚼的朗读远远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内化。因此我要求学生斟酌字词。第三个环节是悟。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作者敬仰法桐什么?
2.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你是一片即将离开枝头的叶子,你会苦闷吗?请吐露心声。记得有个学生陈节回答:“我不会苦闷,我会抓紧最后的时间做完应该做的事,好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出乎我的意料,回答的真不错。最后我让学生再一次朗读文章,整体领悟。
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与延伸阅读贾平凹的《地平线》课后,再回想上课情况,觉得有三点值得总结:
1、教学思路清楚,整堂课体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2、课文导入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既启发了学生的潜在状态,又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是及时点拨。
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遗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教案意识,免不了牵着学生的思路按预设轨道推进。
2、我对学生信心不够,学生回答时不敢让他们深入,扣紧词语品味语言不够,以至没有更深入地挖掘。
若是让我重新再上一次,我首先开放自己的思维,不要怕学生偏离自己的教案,而及时地根据课堂当前情况调整教学环节;其次,我会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既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及时加以分析小结,加深学生印象。
落叶九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