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
推荐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7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当教师就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1
教材分析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一位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知错就改的坦诚品格。
学情分析
我是一位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新老师,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很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就是欠缺耐心和细心,做事很马虎。所以在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放在学习人物品质上,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东东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惋惜—懊恼—担心—紧张—高兴)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承认错误,受到表扬)
5.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知错就改)
四、总结全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五、作业布置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⑴ 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⑵ 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⑶ 读生字组词。
⑷ 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⑸ 组词:
溜( ) 货( ) 奏( ) 衡( ) 诵( )
留( ) 贸( ) 泰( ) 横( ) 颂( )
杖( ) 肌( ) 耽( ) 误( ) 哲( )
仗( ) 机( ) 枕( ) 娱( ) 折( )
5、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⑴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⑶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⑷ 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⑴ 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⑵ “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⑴ 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⑵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⑵ “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⑵ 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⑴ 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⑶ 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⑴ 略
⑵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⑶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⑴ “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⑵ 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⑵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⑴ 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⑵ 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⑶ 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3
设计理念: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3.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抵挡计策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1、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
2、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 颇)
破釜沉舟——(项 羽)毛遂自荐——(毛 遂)
纸上谈兵——(赵 括)卧薪尝胆——(勾 践)
背水一战——(韩 信)田忌赛马——(孙 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 “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6
教学目的:
1、掌握横平竖直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用具: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青直挂
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横平竖直
3、今天我们来学习结构法则(一)”:横平竖直。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青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即:怎样写好“青”字)
(4)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师生评议。
(6)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
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
3、生字书写。
(1)学生读一读。
(2)分析生字的特点。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横平竖直。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P2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范本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
2、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光盘:斗兽场里奴隶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
2、看了影片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4、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播放光盘)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二、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2、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3、认识剧本的特点。(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1、学生自由回答。
2、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播放光盘)
(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一件事。奴隶主强迫斯巴达克在斗兽场上与狮子搏斗后,又与十个奴隶角斗,供奴隶主娱乐。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认识奴隶主的罪恶后,带领奴隶冲出角斗场,英勇起义,广大奴隶纷纷响应。时间是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罗马城里,科里色姆斗兽场上。)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五、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斯巴达克为什么要带领奴隶们起义?
1、学生自由回答。
2、播放光盘。
3、师总结。(通过斗兽场上发生的,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作业:
用这节课学习剧本的方法《半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