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为什么
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可能会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带来严重的损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为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为什么?
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血压值为130至139/80至89mmHg的人群脑卒中风险,特别是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此次推荐高血压诊断标准改为130/80mmHg,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的预防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介绍,该指南推荐将高血压诊断值下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理念,对高血压控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一般的高血压患者都应当将血压水平降到低于130/80mmHg。对于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40/90 mmHg的患者,则可以应用两种或以上的联合治疗,或者采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她说,指南也突出早期达标的重要性,从开始治疗到降压达标的时间强调控制在4周以内,以减轻患者器官的损害。
韩雅玲介绍,虽然下调高血压诊断值,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下调高血压诊断值的同时,该指南还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韩雅玲表示,指南对高血压分级简化为二级,有利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并且方便临床医生对治疗时机进行抉择,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对推广高血压的积极治疗非常有益。
该指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
高血压怎么防治?
防治高血压病,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饮食,我们要低盐饮食,不要吃太咸的。高钾饮食,也就是多吃一些蔬菜瓜果类的。
第二、运动,运动是最好的这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这种慢性疾病的一些最好的方法。
第三、如果你的血压比较高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降压药。
高血压会导致什么后果?
轻度的高血压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大多只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在血压恢复正常后会缓解。长期高血压主要是对脑血管、心脏、肾脏以及眼底等身体系统器官的功能造成损害。
1脑血管:高血压使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出现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偏瘫、面瘫等症状。
2.心脏:长期慢性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心脏功能异常,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可出现胸痛、胸闷、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3.肾脏: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下降,导致慢性肾衰竭,可能出现尿量异常、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4.眼底:长期高血压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
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适当运动,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