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

柳琪1167分享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

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

1、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3、元宵节与灯火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自卫,就组织起来与之战斗。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闻讯后大怒,立即传旨,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凡恫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无辜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人们通风报信。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一个老人终于有了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误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众人听说后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侥幸保住了生命财产。

4、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5、“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也有认为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由来已久,现在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汉朝。汉代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观舍利子祈福的习惯,换地推崇佛教,就命令从宫廷到民间在这一日都点灯。这就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后来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的活动也定在了这一天,有了祭祀神灵的活动加持,元宵节开始被人们重视。

元宵节作为一个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成长扩展。形成于汉代,在唐代时因为国力强盛,不论京城还是城镇都流行挂灯,满城火树银花是唐朝人最喜欢的繁花盛景。元宵节作为灯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宋朝的元宵节已经发展成最热闹的狂欢节,彩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元宵节作为新年的延续,是过年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观灯、吃元宵、放烟花、舞狮子等,大家庆祝大地回春,也是预先庆祝一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赏灯的寓意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出现的比这个节日要早,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皇帝信仰佛教,所以规定宫廷和民间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这作为一个礼佛的习俗,在汉文帝统治时期一直保持着。后来汉文帝去世后,新帝将正月十五确定为一个节日,点灯的习惯也成为一种庆祝方式。

灯在没有电的时代,是古人唯一一种可以在黑夜里驱除黑暗的方式,它所到带来的光明和温暖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安全感,所以灯是光明美好的代表。

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在唐宋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每到元宵节必然是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通宵达旦,那时候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盛大的观灯仪式也是国家富强的代表。

而且因为“灯”与“丁”谐音,丁又是人口的意思,添灯代表着“添丁”,元宵节的时候新婚未育的女子,娘家人会送灯给她,是希望女儿能够早日怀孕的意思。

    6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