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舒淇0分享

小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的期中考试复习好,一定会收获很好的成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26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震悚(sǒnɡ)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ànɡ)

B.要塞(shāi)尴尬(ɡān)惊骇(hài)歼灭(jiān)

C.颠沛(pèi)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āi)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④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其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⑧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搜集光景C.物色收集情景

C.查询收集光景D.查询搜集情景

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

C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①对偶②夸张③反问

5、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C、《背影》一文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D、《背影》的作者朱自清说他写本文是因为离家太久,为思念父母而写,文中所写不是真实的事。

7、选出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B.通过两个月的实践,终于使他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器。

C.菜园里种着茄子、西瓜、豆角和许多蔬菜。

D.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

8.根据课文填空和默写。(7分)

⑴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1分)

(4)《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1分)

(5)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1分)

9..语言运用题。(3分)

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两句,使它组成排比句。(3分)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9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3)便要还家()

(4)不足为外人道也()(5)便扶向路()(6)欣然规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第11—16题(15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请在文中三个空缺处填上准确的动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抄出“父亲爬月台不容易”的句子,并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爱如山”我们的成长无不浸透着父亲的爱,读了本文,你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_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物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_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粟,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的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_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_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_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20.文章开头二节写出席第3_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上文,你想说些什么?结合文章的主题,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6分)

1.D2.B3.A4.A5.B6.D7.A

8.默写(共7分)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②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分)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分)

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分)

9.语言运用题(3分)

例: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3分)

二,文言文阅读。(9分)

10.(1)沿着;(2)对此感到诧异;(3)同“邀”,邀请;(4)值得;

(5)从前的,旧的;(6)计划。(每空0.5分,共计3分)

11.翻译:(1)老人和小孩都高兴自得的样子。(1分)

(2)(他们)问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2分)

12.桃花源中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1分)13.C.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共15分)14.攀,缩,倾。(3分)

15.“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1分)作用是:既表达了父爱的深沉,又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注。(2分)

16.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累着,体贴,心疼父亲。(2分)

17.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无限激动,流泪了。(1分)

第二次写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看不见了,“我”深感父爱的深沉,又不知何时能再见面,于是,我的眼泪又上来了。(1分)

18.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3分)

19.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20.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1.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痛心。(围绕“震撼”与“痛心”回答意思差不多即可得2分。)

22.因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两个要点,前一要点1分,后一要点1分,共2分);

23.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世人的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1分,共3分)

24.示例: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②让和平永驻人间。

③让战争远离人类。

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⑤让世界充满爱。(紧扣文章主题即可,共1分)

四.作文。(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短文两篇》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8.《爱莲说》中“,。”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映衬,和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望岳》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春望》

1.拟人诗句是:,。2.忧国思乡诗句是:,。3.首联诗句是:,。

4.悲己句是:,。《石壕吏》1.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课外古诗】1.少壮不努力,。2.树树皆春色,。3.乡泪客中尽,。4.,波撼岳阳城。5.黄鹤一去不复返,。6.日暮乡关何处是,。7.常恐秋节至,。8.相顾无相识,。

9.,平海夕漫漫。10.气蒸云梦泽,。11.坐观垂钓者,。12.晴川历历汉阳树,。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鸟”的诗句。:,。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第六单元《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良多趣味。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5.,徙倚湖山欲暮时。

6.万里来游还望远,。

7.白头吊古风霜里,。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3.?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此地一为别,。(李白《送友人》)

7.,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短文两篇》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莲,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牡丹正衬反衬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大道之行也》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男有分,女有归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三男邺城戍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课外古诗】

1.老大徒伤悲2.山山唯落晖3.孤帆天际看4.气蒸云梦泽5.白云千载空悠悠6.烟波江上使人愁7.焜黄华叶衰8.长歌怀采薇9.迷津欲有问10.波撼岳阳城11.徒有羡鱼情12.芳草萋萋鹦鹉洲

【拓展延伸】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峡》

1.清荣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绝;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晨兴理荒_,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

【课外古诗】

1.便引诗情到碧霄2.幽径独行迷3.谁道人生无再少4.铁马冰河入梦来5.浮云游子意6.孤蓬万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饮溪9.萧萧暮雨子规啼10.僵卧孤村不自哀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

1.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签订(qiān) 惦记(diàn) 交卸(xiè) 脖颈(jìng)

B.提防(dī) 溃退(kuì) 取缔(tì) 阻遏(è)

C.歼灭(jiān) 差使(chāi) 琐屑(xiè) 寒噤(jìn)

D.憎恶(zēng) 诘问(jié) 震悚(sǒng) 憧憬(chóng)

3.请标出下面各组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A.仄歪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荒谬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与中 月明风清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作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5.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6.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初二#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初二# 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

7.按原文或提示默写。

(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

,            。

(4)《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

8.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1) , (2) ,

9.将下面这则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概括: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之:

11.翻译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13.《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善 意

(1)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2)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3)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4)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5)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 [甲] (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 [乙] (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6)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7)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瞬间明白了许多……

(8)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园,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9)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⑽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⒂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4.“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3)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6)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9)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原因。

15.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从第(5)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甲] [乙]

(2)第(8)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16.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7.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

18.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19.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20.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21.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22.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三、写作

23.诗人说,人生没有爱,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哲人说,爱,这是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我们说,爱,常常让我们欢欣,有时,也让我们烦忧。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选择一个方面,以“爱,带给我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感受。

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略。2C 3.惶一皇 明一名 与一于 籍一藉 4.B 5.D 6.D 7.(1)徒有羡鱼情 (2)惟吾德馨 (3)我家襄水曲,遥隔楚天端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略

10—11.略 l2.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4.答题要点:能较准确地指出产生相关心理的具体原因。例如:第(3)段“我的心颤了一下”——看到小女孩寂寞的眼神…… 第(6)段“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一一发现小女孩右手没有拇指…… 第(9)段“我的心怅怅的”一一担心母亲的过分保护,会导致小女孩长大后无法独自面对人生风雨。

15.(1)[甲]A [乙]B (2)答题要点:联系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来体会“攥”的表达效果。酌情给分。例如:“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16.答题要点:允许考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较充足的依据、能自圆其说。例一:从文本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 例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

17.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18.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19.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

20.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21.不是……而是……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3.按照第一单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684482